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代偉大的文學家,他在散文、詩詞、書畫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詩豪放自然,富有理趣。他做官期間關心人民疾苦,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過激措施,因此屢次被貶。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也是著名文學家,合稱“三蘇”。

    【注釋】

    1、題西林壁:題,書寫;西林,廬山上的西林寺。宋元豐七年(1084年),詩人游江西廬山時,把這首詩題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2、橫看:正面看,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地看。

    3、側:從側面看。

    4、遠近高低:指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不同的角度看。

    5、不識:認不清。

    6、只緣:只因為。

    7、身:自身。

    8、山:指廬山。

    【譯文】

    正面看廬山山嶺綿延起伏,

    側面望是巍然聳立的高峰;

    再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

    啊,廬山千姿百態(tài)各不同。

    為什么廬山真面目難認清?

    只因為自己置身在此山中。

    【解讀】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在廬山中游覽停留了十多天,寫了一系列詩作,這是其中之一,當時題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宋人寫詩比較注重在詩歌中闡述哲理,這首詩就是如此,前兩句寫景:廬山面貌千姿百態(tài),從不同的角度看,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后兩句寫詩人由此產(chǎn)生的感悟:為什么無法看清廬山的整體面貌呢?原因很簡單,因為自己處身于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旁觀者清,當局者迷,F(xiàn)在“廬山真面目”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成語,這首小詩揭示的哲理也已經(jīng)被大家接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