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連用兩個比喻起興,以虛襯實,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龍”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zhì)!奥摇倍挚垲}!暗萝啊币徽Z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發(fā)。)
(第一層:點明全文主旨,說明房屋雖然簡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僅不覺其“陋”,反而能顯出其高雅。)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陋室環(huán)境,以景色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芍奥摇杯h(huán)境恬靜、雅致。此景令人賞心悅目。)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室中人,以交往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見縱情暢懷、談笑風(fēng)生的情狀。前一句實寫,后一句虛寫,“有”“無”對舉,虛實相映。由交往人物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鴻儒”。)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室中事,以情趣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見撫琴調(diào)弦、展卷讀經(jīng)的怡然情態(tài)。前兩句正面實寫,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后兩句反面虛寫,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之情。一、三句相照應(yīng),二、四句相照應(yīng),一正一反,虛實相生,相映成趣。)
(第二層:寫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達(dá)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一層處處緊扣“惟吾德馨”一句來寫,既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證,又為本文結(jié)語“何陋之有”張目。)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室以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fù)。文章境界至此突然上升。)孔子云:何陋之有?(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rèn)為,九夷雖然荒僻,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荒僻了。此處引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只截取后一句,隱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緊扣題目,以反問作結(jié),警策有力,引人深思。與本文開頭的“惟吾德馨”一句遙相呼應(yīng),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dá)到最完美的思想境界。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這兩句與前兩句語意貫穿,可作為一大句,意思是說:“我”的“陋室”可以同“諸葛廬”“子云亭”媲美,有君子住在里頭,還有什么簡陋呢?)
(第三層:收束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愛蓮說
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先用襯筆,再轉(zhuǎn)去寫蓮,突出蓮的高潔可愛。眾多可愛的花是一般的襯托,菊和牡丹是重點襯托,菊,從正面襯托,牡丹,從反面襯托。描寫蓮的形象,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清高風(fēng)度等各個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將菊、牡丹、蓮一一擬人,又從襯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表示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fēng)的鄙棄。)
(先總提后分說。含蓄地說明,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體現(xiàn)。
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兩個“獨”字又相對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一一描繪蓮的性狀,寫出蓮的可愛之處。
不同的花被比喻為不同的人。對三種花的不同評價,實際上是對不同愛花情趣的人的評價。以“君子”喻蓮,表明了作者的道德理想。
用嘆詞,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嘆愛菊者“鮮”,“鮮”不僅有“少”之意,更有“難得”之意;二嘆愛蓮者少,用疑問句,發(fā)人深;三嘆愛牡丹者眾,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tài),不明說而暗諷,意味深長。)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