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都寫于抗日戰(zhàn)爭的1942年,前后只有一天之隔。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作者寫作《日》和《月》,就是為此而發(fā),以飛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征志士仁人的為祖國轟轟烈烈獻(xiàn)身,贊美飛蛾,也就是贊美抗日將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啟迪性和鼓舞性。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dāng)時抗戰(zhàn)正進(jìn)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么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