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是記述墨子勸止楚國攻宋的事。文章宣揚了墨家“非攻”的主張。這一主張,在戰(zhàn)國時代,反對大國侵略小國,是有正義性的。文章還進一步表明墨子之所能夠止楚攻宋,并不是僅僅由于他以“非攻”的主張說服了對方,同時也以實際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對方。
關于作者:
墨子,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產的手工業(yè)者階層的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非攻”(反對掠奪性戰(zhàn)爭)“兼愛”(既愛自己和祖國,也愛別人和別國)。
墨子所處的時代,各諸侯國掠奪性的戰(zhàn)爭頻繁,嚴重破壞生產,甚至使下層人民被迫“折骨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脫勞苦大眾的苦難,這是他提出“非攻”、“兼愛”等政治主張的思想基礎。當時楚國是大國,占有兩湖一帶廣大地區(qū)。宋國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但處于戰(zhàn)略要地。大約在公元前444年,楚用公輸盤造器械,接連打敗了周圍幾個國家,于是準備攻宋。墨子聽到消息,便從魯國趕到楚國去止楚攻宋。《公輸》寫的就是這件事,具體地表現(xiàn)了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學習課文。高聲朗讀課文,做到速度適當,停頓合理,不丟字、不錯字。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劃出生字、生詞,查字典正音、注釋。
1、文章開頭說“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這說明什么?
說明墨子為了阻止這一行徑,不辭辛勞。這充分表現(xiàn)了墨子熱愛和平的精神和仁愛之心。
2、概括第一段主要內容。墨子依據(jù)公輸盤怎樣的性格特點,采取什么方法從道理上取勝公輸盤的?
第一段主要寫:墨子聽到楚國要攻打宋國的消息,日夜兼程趕到郢都去見公輸,要用道理說服他。
第一段第一句就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第二句介紹了矛盾的雙方, 兩個主要人物都出場了,而且通過一個“聞”字和“行十日十夜”,表現(xiàn)了墨子見義勇為不辭勞苦的品質。這樣寫又為下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氣氛,設下了伏筆。
3、文中寫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國去勸阻攻宋。請找出相應的詞,這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墨子為天下排危解難的迫切心情。
“聞之”、“起”、“行十日十夜”、“見”
4、墨子見到公輸盤,故意先說了什么?公輸盤不知其意,是怎么回答?他不知不覺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抓住這句話向公輸盤發(fā)起進攻,一口氣數(shù)落了公輸盤?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請獻十金”,“吾義固不殺人”,“不可謂智”,“不可謂仁”,“不可謂忠”,“不可謂強”,“不可謂知類”。
5、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為什么卻仍然不能迫使楚王放棄攻宋的意圖呢?
墨子到了楚國以后第二回合的戰(zhàn)斗——初斗楚王,使楚王深深陷于矛盾之中,狼狽不堪。但貪楚狡猾的楚王并不因為初斗失敗而放棄攻宋的野心。他表面上承認墨子的分析批判有理,但卻采取以退為守的手法,輕輕地把話題一轉,以公輸盤已“為云梯”,說明他攻宋的借口。這一轉,作者別具匠心,把楚王虛偽,狡猾,貪婪的本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又為下一場更激烈的斗爭,揭示了新的矛盾沖突。這就使墨子進入更加艱苦曲折的第三個回合的戰(zhàn)斗。
6、本文敘述了墨子同公輸盤、楚王的三個回合的斗爭,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
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現(xiàn)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深入探求:
1、你對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以攻宋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請作簡要說明。
〔言之有理即可〕
2、墨子的這種主張和他為實行自己政治主張而不畏艱險的斗爭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呢?
我們今天來看“非攻”也還不失為一個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話說,是既有外交斗爭,又有實力較量,二者相輔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義立場上批判非正義的戰(zhàn)爭。但是,如果墨子只憑他的“雄辯”去進行斗爭,仍然不能取得實在的戰(zhàn)果。不可無外交,但更要注意實力。墨子的實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領,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為后盾。起決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領的禽滑厘等宋國人民。這對我們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墨子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不怕艱險,堅忍不拔,勇于自我犧牲的奮斗精神和始終重視實踐的作風,是激勵我們?yōu)樯鐣髁x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終身奮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這種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為他不懂得引起戰(zhàn)爭的社會根源和階級根源。墨子所處的時代所以發(fā)生連續(xù)不斷的兼并戰(zhàn)爭,是當時階級斗爭的必然現(xiàn)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張來制止的,因此,所謂非攻在墨子所處的時代是根本不能實現(xiàn)的。
積累:
辨析加紅詞在句中的詞義
┍ 子墨子聞之 (先生,老師)
子┝ 愿借子殺之 (您)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孩子)
┍ 胡不見我于王? (引見)
見┝ 于是見公輸盤。(召見)
┕ 遍鵲見蔡桓公。(進見)
┍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到)
于┝ 胡不見我于王? (向)
┕ 何有于我哉? (對,對于)
┍ 愿借子殺之。(侮臣者)
之┝ 宋何罪之有?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荊之地,方五千里。(的)
測試
1、下列加紅的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墨翟dí 公輸盤bān
b、郢yǐng 胡不見于王jiàn
c、輿yú 犀xī
d、禽滑厘gǔ 鮒魚fù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c、公輸盤詘
d、雖殺臣,不能絕也
3、填空
墨子,名,相傳為時期國人,是家的創(chuàng)始人。
4、下列各句中,“為”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為與此同類
b、夫子何命焉為
c、必為有竊疾矣
d、此為何若人
5、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胡不見我于王
b、公輸盤不說
c、吾知所以距子矣
d、吾義固不殺人
參考答案
1、b
解析:“見”在這兒應該讀“xiàn”。
2、d
解析:a中“距”通“拒”,b中“圉”通“御”,c中“詘”通“屈”。
3、翟 戰(zhàn)國 宋 墨
4、b
解析:b中的“為”是語氣詞,與其它三項不同。
5、d
解析:a中“見”通“現(xiàn)”,b中“說”通“悅”,c中“距”通“拒”。
中考解析
閱讀《出師表》選段,完成文后問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舉國,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釋“由是感激”的“是”字所指代的內容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師”的戰(zhàn)略目標是哪一項?( )
a.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b.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d.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選出與“故五月渡瀘”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
a.桓侯故使人問之
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c.既克,公問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選出紅色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臨崩寄臣以大事
b.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恐托付不效,以傷稱帝之明
c. 遂許先帝以驅馳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d.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 以彰其咎
5.畫線句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閱讀文言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理解。“由是感激”的“是”為代詞,所指代內容的意思是:先帝不認為我出身低微,見識短淺,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探望我,向我詢問當前的大事。
2.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理解。答案為c項。諸葛亮指出“出師”的戰(zhàn)略目標是: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3.本題考查對選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答案為d項。例句“故五月渡瀘”與d項“彼竭我盈,故克之”中的“故”都是“所以”的意思。a項“桓侯故使人問之”中的“故”是“特意”,b項“而兩狼之并驅如故”中“故”的意思是“舊,原來”,c項“既克,公問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
4.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的分析。答案為d項。其中的兩個“以”字的含義和用法相同,都是連詞,可以翻譯為“來”。
5.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包含著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思想,表達了諸葛亮效忠劉備父子的感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