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wǎng)
1、下列加粗字的讀音、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可汗(kà hán)燕山(yàn)胡騎(jì)戰(zhàn)袍(páo)B、鞍韉(ānjiān)機杼(zhù)紅妝(zhāng)戎機(jiè)C、轡頭(pèi)朔氣(sù)金柝(tuò)傍晚(biàng)D、軍帖(tiě)阿姊(zǐ)云鬢(bìn)策勛(xūn)
2、下面詩句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A、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B、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C、愿弛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D、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對偶修辭的一項是()。
A、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B、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C、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D、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4、下列句子中和例句一樣都使用了互文的一項是()。
例: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A、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B、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C、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D、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①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②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③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④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⑤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⑥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⑦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⑧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6、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A、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B、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但聞燕山胡騎鳴瞅瞅
C、萬里赴戒機,關(guān)山度若飛
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D、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桓侯故使人問之
7、填空。
①《木蘭詩》是一首__________朝民歌,從表達方式上看,它屬于__________。它選自__________編的《__________》。
②《木蘭詩》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_的形象,表現(xiàn)了__________。
③寫木蘭從軍原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寫木蘭奔赴戰(zhàn)場途中思念親人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寫木蘭征戰(zhàn)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寫木蘭回到家鄉(xiāng)后喜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對詩句的理解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寫出了木蘭出征前緊張準備的情況。
B、“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主要表現(xiàn)了木蘭決心到戰(zhàn)場勇敢殺敵的決心。
C、“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描述了征途遙遠,表現(xiàn)了木蘭躍馬飛奔、馳騁沙場的英雄氣概。
D、“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寫出了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來見伙伴的喜劇性場面。
9、翻譯下列句子。
①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簡答。
①如何理解木蘭代父從軍這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什么在寫木蘭辭朝還鄉(xiāng)前還要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熱點考題】
例__________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是自然之美;憂國憂民,興利除弊,是社會之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是藝術(shù)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發(fā)現(xiàn)美這一種特殊的能力,沒有審美的眼睛,沒有審美的耳朵,沒有審美的感受,那么(),(),()。作為一個中學生,你捧起語文課本,也難以發(fā)現(xiàn)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的氣象萬千的自然美,異彩紛呈的社會美和琳瑯滿目的藝術(shù)美。
1、選出填入文首橫線上最恰當?shù)囊痪涿裕ǎ?/p>
A、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B、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
C、契訶夫說:“美不應(yīng)當美在天然上,而應(yīng)當美在靈魂上!
D、愛默生說:“我們必須隨身帶著美,否則就找不到美!
2、選出填入文中括號處排列最恰當?shù)囊唤M句子()。
①你諦聽《春江花月夜》只會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蘇州園林也難以領(lǐng)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對“斷臂維納斯”只能瞠目而視。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
3、選出下列詩句中意境最為開闊的一句()。
A、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B、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D、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2002,浙江紹興市)
〖辨析〗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考試的形式雖然不會發(fā)生太大的變化,但考試內(nèi)容將會有質(zhì)的飛躍。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應(yīng)成為大家學習語文的內(nèi)在動力。
這組題目取代了以前僵化機械的知識型考題,而給人帶來一種賞心悅目的清新之感,是美的陶冶,心靈的愉悅!
第1題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文字的概括、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首先要讀懂短文,提煉出中心,學會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也就是正確地審美;然后準確理解每一句名言的內(nèi)涵;最后從寫作的角度考慮,這句話放在文首,常常起到引入話題、引領(lǐng)下文的作用,或與整段文字的意思相吻合,或是其概括,否則就是堆砌詞藻。因此,盡管四個選項都談到了美的問題,但只有A項突出了審美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正確答案是A。
第2題排列語序,實則考查語言邏輯。首先必須了解語境,即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從空白處末尾的句號可以看出,要填入的句子應(yīng)與前文關(guān)系緊密。前文主要提出了缺乏審美視覺、聽覺和感受三種假設(shè),那按照后文對應(yīng)的原則,答案顯而易見是B。①句“諦聽”一詞明顯強調(diào)了聽覺;②句“置身”“領(lǐng)略”等詞語表達了感受;③句“面對”“瞠目而視”則是視覺的體現(xiàn)。
第3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積累和領(lǐng)悟。如果大家對宋詞有“豪放派”和“婉約派”這一文學常識有所了解的話,那將大有裨益。不過,良好的語言功底,也會助一臂之力。“八百里”“塞外”“沙場”“點兵”與“清淺”“暗香”,“幾處”“啄春泥”,“低小”“相媚”等詞相比,顯然營造出了宏大、開闊的意境,所以,C是正確答案。
【易錯例題分析】
〖例〗下列句子中沒有別字的一項是(3分)()。
A、為了早日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wù),大家耗廢了大量精力,但還是找不到捷徑。
B、夜晚,春風沉醉,和平安祥,這是一幅多么讓人心馳神往的畫面啊。
C、大概是因為反復排煉的緣故,這次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
D、體操運動員健美的舞姿博得了許多觀眾的熱烈喝彩。
〖警示〗杜甫說:“功夫在詩外!蔽蚁敫嬖V大家的是,語文學習,“功夫在平時”。如果平日對自己不嚴格要求,似是而非,那么簡單的問題也會復雜起來,影響做題的心情。正確使用祖國文字,是我們學習母語的基本要求,“熟悉而又陌生” 的矛盾之感是要不得的。因此,要養(yǎng)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會就查,忘了再查,不斷強化記憶,而且學會舉一反三,通過釋義掌握形似字的區(qū)別。主動地學習,終有一天,勤奮的汗水滋潤耕耘的土地,智慧的大樹會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的。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D,A項“耗廢”應(yīng)為“耗費”,B項“安祥”應(yīng)為“安詳”,C項“排煉”應(yīng)為“排練”。
【參考答案】
1、D
2、C
3、A
4、B
5、①只
②為此父親
③早晨
④只
⑤記功有余
⑥扶持
⑦穿
⑧同“伙”
6、B
7、①北敘事詩郭茂倩樂府詩集
②木蘭古代北方勞動人民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zhì)
③可汗大點兵。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④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⑤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⑥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裝,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8、B
9、①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關(guān)隘。
②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辨別哪是雄兔,哪是雌兔呢?
10、①表現(xiàn)了古代北方勞動人民的英雄氣概、愛國精神以及他們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②這樣寫可以更加突出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格。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