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xué)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xué) 物理 化學(xué)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四大賢母之一:陶侃之母

    新學(xué)網(wǎng) > 語文 >  >  > 四大賢母之一:陶侃之母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與孟母、歐陽母、岳母一起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其出色的言傳身教常使人感動得潸然淚下。《幼學(xué)》云:”侃母截發(fā)以筵賓。村媼殺雞而謝客。此女之賢者。這“侃母”,指的就是這位偉大的母親。

    湛氏出生于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縣金川鎮(zhèn))。16歲那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丈夫陶丹便病逝。從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由于孤苦無依,湛氏只好攜帶幼小的侃兒由潯陽〈今九江市〉回新淦娘家,以紡織為生,供陶侃讀書。

    湛氏小時候受過一點啟蒙教育,是個有少許文化的女子。她深知讀書的重要,因而省吃儉用,以自己紡紗織布的微薄收入供兒子讀書。可是,小陶侃生性貪玩,讀書不用心,這讓望子成龍的母親十分焦急。

    湛氏懂得,孩子的心靈是純潔而天真的,要讓他懂得道理必須從小的時候就開始。而人生的許多道理其實就在生活中,只是你要想法讓他明白才行。于是湛氏總想在生活中給孩子以啟發(fā)。

    有一個下雨天,由于家無斗笠、雨傘,陶侃沒法上學(xué),便蹲在地上看母親織布。他的兩只眼睛好奇地盯著織布機上穿來穿去的梭子。湛氏突然停下織布機,把小陶侃拉到身邊,問道:

    “侃兒,這些天老師教了你什么課文呀?”

    “娘,老師最近教我們讀《賢文》!

    這篇文章湛氏小時候也讀過,她接著問道:

    “《賢文》很有意思,你背得出來嗎? ”

    小陶侃馬上流暢地背誦課文。

    當(dāng)背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母親叫小陶侃停下,問道: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你知道這兩句說的是什么意思嗎?”

    “呃,說的是……說的是……光陰……日月……說的就是……”小陶侃愣愣地說了半天,也說不出個頭緒來。母親因勢利導(dǎo),指著手里的織布梭子問”侃兒,這是什么?”

    “娘織布用的--梭子!

    湛氏接著邊織布邊指著手中來來去去的梭子問:

    “你看這梭子來回穿梭,快不快呀?”

    “快,真快! ”

    “對,這日子呀,就像媽媽織布的梭子一樣,飛得很快。還有啊,箭射出去也是很快的,眨眼的工夫,就不見了。所以時間就像那射出的箭和織布的梭子一般快呀!

    “哦,原來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講的就是日子過得真快啊! ”小陶侃抓抓頭,豁然開朗。

    “是呀!侃兒,像你這樣讀書不用心,日子一天天過去,可惜不可惜呢?”

    “可惜! ”

    “既然可惜,該怎么辦? ”

    “娘,兒懂了。兒要去珍惜光陰,用功讀書!”

    “這就對了。從現(xiàn)在起,你定要用功讀書,切莫浪費光陰!

    小陶侃望著慈母那溫和而期待的目光,頓然好像懂事了許多。從此,他發(fā)奮苦讀,結(jié)果不負(fù)母望,一舉成才。

    陶侃為官以后,也常告誡部下:“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dāng)惜分陰!

    后人為紀(jì)念陶母教子惜陰苦讀的精神,在湛氏故宅旁(今新干縣皮革廠)筑有陶侃讀書臺,其下為洗墨池。爾后,又在讀書臺附近興建了“惜陰書院”和“金川望江樓”。

    通過這件事,母親知道了教子不能光說教,要身體力行,從生活的細(xì)節(jié)中給孩子以啟發(fā)。

    陶侃家境貧困,盡管如此,陶母仍是寬厚待人,保持了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和禮節(jié)。

    有一天,陶侃父親的好友范逵等數(shù)人途經(jīng)陶侃的家鄉(xiāng)新淦,見冰雪封道,且又天色將晚,特來陶侃家借宿。陶侃有心待客,可是家中室如懸磬,著實沒有招待客人的東西,一時不知如何是好。范逵似乎也看出了陶侃的尷尬,便覺自己的行為頗為冒失。

    這一切都被湛氏看在眼里。她覺得家中雖然貧寒,但做人不可失禮。于是她連忙上前熱情招呼客人,并要侃兒和客人聊聊天,敘敘舊。然后,她便轉(zhuǎn)過身去安排食宿問題。

    家中早已無錢買米,怎么辦呢?湛氏習(xí)慣性地用手捋了一下鬢角,頓時想出了辦法。她趁客人們閑坐交談之際,毫不猶豫地拿出剪刀,將長發(fā)剪下,編成假發(fā),旋即出門賣與鄰人,換回了米油酒菜,又撬下家中幾塊舊樓板當(dāng)柴燒,把墊在床上的禾草席子拿出來切碎喂客人的馬。這就是作為母親的湛氏”截發(fā)筵賓”的動人故事。

    范逵等人被陶母的情誼深深感動,連聲贊道:“沒有這樣的母親教育是出不了陶侃這樣的人!”

    母親“截發(fā)筵賓”的待人美德,深深銘刻在陶侃心上。故陶侃為官以后,始終保持著“恭而好禮”,“引接疏遠(yuǎn),門無?汀钡拇俗黠L(fēng)。

    由于陶侃讀書萬卷,精通兵法,后被太守范逵薦為縣令。

    陶侃在踏上仕途赴任之際,湛氏把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

    “侃兒,為娘苦了一世,總算看到你有了出頭之日。但望我兒做一個清正之人,不可誤國害民!

    “放心吧,母親,陶侃記住了!

    “為娘拿不出什么東西為兒餞行,就送你三件土物吧!

    “三件土物? “陶侃頗為不解,”娘,你--”

    “是的,三件土物,”湛氏拿出一個事先準(zhǔn)備好的包袱遞給陶侃說,“帶上它吧,到時你自會明白的!

    來到官府后,陶侃打開包袱一看,只見里面包著一坯土塊,一只土碗和一塊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過了一會兒,才慢慢領(lǐng)悟到母親的用意。原來一坯土塊是教兒永記家鄉(xiāng)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兒莫貪圖榮華富貴,要保持自家本色;這一塊白色土布,更是教兒為官要盡心恤民,廉潔自奉,清清白白,永不忘本。

    母親的箴告,深深打動了陶侃的心。后來陶侃在仕途上果如湛氏所望,正直為人,清白做官。

    陶侃在海陽做縣吏的時候,恰好監(jiān)管漁業(yè)。孝順的陶侃念及一生貧居鄉(xiāng)間的慈母,心中總覺歉然不安。有一次,趁下屬出差順路之便,囑托他帶了一壇腌魚送交母親。

    誰知湛氏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魚_退了回來,并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和回信,大為震動,愧疚萬分。他決心遵循母親的教導(dǎo),清白做人,廉潔為宮,勤于政事,多為國家做有益的工作。

    后人贊曰:“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明·張九韶《重修陶母基記》;康熙《新淦縣志》卷十四《藝文志·記》)

    陶侃學(xué)富五車,為人正直,秉公守法,因而他的仕途十分順利。他從長吏、太尉、都督大將軍一直做到封長沙郡公,成為中國古人治學(xué)和為官的表率。而這一切都與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年),一代賢母湛氏去世了,人們遵其遺囑,將其葬于新淦縣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