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我國特產(chǎn)的珍貴動物,歷史記載已有三千多年了,隨著時序和人們對它的認識的深化,其名稱不斷演變。
貔(pí)貅(xiù)或貅:《詩經(jīng)》、郭璞注《爾雅疏》、《爾雅翼》、《禮記》、《峨眉山志》、《洪雅縣志》等。
白狐:《爾雅》。
豰(hù)(幼子):《爾雅》。
執(zhí)夷:注 《書經(jīng)》、陸璣(吳)注疏《毛詩》、《爾雅》郭璞注《爾雅疏》、《爾雅翼》等。
摯獸:《禮記》。
白羆(pí):陸璣《毛詩廣要》。
文羆:《莊子》。
皮裘:《峨眉山志》。
角端:《洪雅縣志》。
或干將(指雄獸名):《辭源》、《爾雅翼》。
貅或鏌(指雌獸名):《辭源》、《爾雅翼》。
貘:《爾雅》、《雅》、《本草綱目》、白居易《貘屏贊》、《東周列國志》、《說文》、《南中志》、《舊唐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雷波縣志》、《酉陽直柰(nai)州總志》、《竹山縣志》、《長陽縣志》等。
貊:《新論》、《獸經(jīng)》、《廣雅》、《直隸澧州志林》、《后漢書》、《中山經(jīng)》、《蜀中廣記》、《酉陽雜俎》、《廣志》、《巴東縣志》(指秭歸)和唐劉良注等。
玄貘:《王會篇》。
貘:《神異經(jīng)》。
白豹:陸璣《毛詩廣要》、《爾雅》。
猛豹:《蜀中廣記》。
猛氏獸:《蜀中廣記》。
嚙鐵:《神異經(jīng)》。
食鐵獸:《蜀中廣記》、晉左思《蜀都賦》、《北川縣志》、《酉陽直隸州總志》等。
林云:《爾雅》。
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國內(nèi)通行的中名),最初訂名者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于熊科。后來,由于在解放前書寫的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后則從左到右,當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自此,首先在主產(chǎn)它的故鄉(xiāng)(四川),長此以往向傳訛誤,久之也就習以為常的把貓熊更名為熊貓了。以后,它通用的中名叫大熊貓,也就被人們所公認。
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鄉(xiāng)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區(qū)叫蕩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馬達布人則叫洞尕;涼山彝族叫峨曲。所有這些地方名,雖稱呼不同,而其含義與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無非都是說明它的體色白,或黑白,或體型似熊罷了。
大熊貓的別名還有華熊、竹熊、銀狗和大浣熊等。大浣熊一名源自它和浣熊親緣關(guān)系很近(直至現(xiàn)在不少學者仍將它列入浣熊科),但較之浣熊要大。銀狗,這是因為小熊貓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對應(yīng)的熊貓體色白而叫它銀狗。竹熊則以它主要食性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華熊說明它是中華民族所特產(chǎn)的珍奇異獸。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