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老舍在1958

    新學網 > 語文 >  >  > 老舍在1958

    我寫不了特殊材料的人,我寫普通材料的人還可以。——老舍

    老舍展示了一個我們尚不太熟悉的社會現實,而他在戲劇方面的才智,也正體現在他所選取的三個在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年代。他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指出必須用暴力變革這個頹廢了的國家的政治和社會關系!鞯侣D访褡鍎≡涸洪L佩特森

    老舍已將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溶于了《茶館》之中!本┤嗣袼囆g劇院院長曹禺

    1958年,是“大躍進”的一年,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和“三年超英,五年趕美”的口號聲中,各行各業(yè)都處于異常興奮狀態(tài)。此情此景,使得演傳統(tǒng)京劇“國粹”的中國京劇院也不甘落后,他們提出要在一年內創(chuàng)作、改編、整理300個劇本……而此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卻在不溫不火地上演著老舍編寫的話劇《茶館》。

    “1958年大家一塊瘋狂,以為共產主義馬上就要來到了。在這種時候把《茶館》排出來是一個邪門的事?删退恍嗔,其它的都是紙糊的燈,留不下來。”這是40年后的1998年,在《茶館》中扮演松二爺的黃宗洛不經意說出的話。

    1899年,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護國寺附近的小羊圈胡同。因他出生后的第二天便是立春,家人為了圖吉利,給他取名慶春,即慶祝春天來臨之意。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父親舒永壽是守衛(wèi)滿清皇城的一名護軍,屬正紅旗,每月餉銀三兩。三兩餉銀養(yǎng)活一家七口,度日之艱難可想而知。老舍一歲時,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他的父親舒永壽在守衛(wèi)正陽門的戰(zhàn)斗中陣亡,據說死后連尸體都沒有找到。三兩銀子沒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母親替人家縫縫補補、漿漿洗洗才得以維持。

    老舍和梅蘭芳曾一起陪同蘇聯戲劇專家前來看戲。當初,要不是彼德羅夫點名要看《茶館》,這出戲后來就該停演了!恫桊^》一共三幕。第一幕,說的是戊戍變法那一年的事:為了抵制洋人侵略勢力的深入,譚嗣同等人擁戴光緒皇帝變法維新,誰知卻遭到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殘酷鎮(zhèn)壓,譚嗣同等人慘遭殺害,頑固派們在得勢之后更加飛揚跋扈,就連太監(jiān)都娶起了老婆。第二幕,說的是軍閥混戰(zhàn)期間的事: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他,打個沒完,這么一來,可就苦了老百姓了。第三幕,說的是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的事: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國民黨,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連善于應付的茶館老掌柜也被逼得上了吊。什么都完了,只盼著八路軍來解放。

    說起這出戲停演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時有一位文化部的領導在看完《茶館》后說:“生產上我們很先進,比如白薯一畝地產五十萬斤,本身就有很大的浪漫主義,唯獨藝術上我們還像烏龜一樣在爬。”如果說《茶館》沒跟上形勢,老舍或許還能接受,可要說《茶館》“像烏龜一樣在爬”,對老舍來說,就未免有點委屈了。

    1949年10月,正在美國講學的老舍接到了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信后,立刻動身,于12月初回到首都北京。回京后的老舍,從自己的三個姐姐身上感受到了那種翻身后的喜悅。姐姐們原本過著乞丐一樣的生活,可現在都有了工作了,都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老舍曾用“狂喜”兩個字形容自己回到解放了的北京后的心情。他喜歡這個社會,覺得新的政權跟自己是“一伙兒的”:“窮人當家作主了,我,就是一窮人!苯夥懦跗,大家都穿干部服、列寧服,戴八角帽,回國后的老舍還穿著西服、拄著手杖、穿著尖頭皮鞋、帶著金絲邊眼鏡。他說:“我沒錢做新的,只好穿舊的!

    為迎接老舍歸來,1950年1月4日,中國文聯在北京飯店舉辦了聯歡會。在聯歡會上,老舍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自己剛剛創(chuàng)作的太平詞——《過新年》,“勝利的新年這是頭一次,工農翻身福在眼前。從此后,大家生產,大家吃飽飯,真正的自由平等到了民間……”

    回國后,老舍擔任了中國文聯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等職務。市政府委員共有二十多人,常常集中起來開會。在當時的會議記錄上,老舍的名字頻頻出現,一會兒說哪個胡同的燈壞了,哪個胡同的下水道堵了,什么地方的房屋又漏雨了。當時的北京市市長彭真聽了這些發(fā)言之后,馬上就會派人去修。老舍對新政府的辦事作風非常欣賞,并且自己也愿意用自己手下的筆為政府多做些事情;貒蟛痪,他就寫出了話劇《龍須溝》。

    龍須溝原本是北京有名的一條臭水溝,解放前一直沒有人修過。1950年春,北京市政府決定修建龍須溝,盡管政府在經濟上并不寬裕。在當時所有的市政建設中,老舍認為這件事是最值得稱頌的。他說:“我要把這件事寫出來,不管寫得好與不好!

    《龍須溝》寫出來的時候,龍須溝還未竣工,對于這一超前行為,老舍在《龍須溝寫作經過》一文中幽了自己一默:“在我二十多年的寫作經驗中,寫《龍須溝》是個最大的冒險。不過冒險有時候是由熱忱激發(fā)出來的行動,我得感激政府的熱誠使我敢去冒險!庇纱丝梢姡瑢憽恫桊^》的老舍,他內心一直是隨著新中國成長的脈搏一起跳動著的。

    當時,北京的一些評論家對《龍須溝》的評價并不高,認為它過于直白、過于政治化,而周恩來卻認為這恰恰是特定的歷史所需要的。讓人們在舞臺上受到感動,明白為什么新的要代替舊的?他直言不諱地表示:老舍先生的《龍須溝》幫了我的大忙。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政府授予了老舍“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既然老舍的革命熱情是如此的高漲,那他怎么會想著去寫幾十年前的老茶館呢。

    1956年,為了配合憲法的宣傳,老舍寫了一部題為《秦氏三兄弟》的話劇。初稿完成后,他就把它拿到北京人藝讀給曹禺、焦菊隱、夏淳等人聽。曹禺等人聽了劇本后,一致認為第一幕茶館里的戲非常生動精彩,建議以這一幕為基礎發(fā)展成為一個戲,因為通過茶館這樣一個地方,是能夠反映整個社會的變遷的。老舍聽了很高興,他說:“好,這個意見好!”高興之余,他又不無遺憾地補充了一句,“那就配合不上了!”“那就配合不上了!”這句話在一段時間內成為當時北京文藝圈的習慣用語。

    埋頭寫了三個月后,老舍送來了他的新劇本,名字就叫《茶館》。看了第一幕的文稿后,身為北京人藝院長的曹禺拍著桌子用英文說道:“經典!”這一幕,出場人物多達26個,三教九流,無奇不有,逼真地展現了滿清末年京華一家大茶館的生活場景。

    老舍先生第一次讀劇本是在二樓會議室。演員們都很激動,紛紛寫申請書要求給角色,有的演員沒有上戲,情緒波動還很大。老舍不僅給演員讀劇本,而且?guī)椭輪T分析角色。他說,《茶館》要演出文化來。

    老舍不止一次把稿子讀給演員們聽,聽取意見后,再修改。有一稿,最后的戲落在茶館的說書人上。說書人是革命者,以說書的面目宣傳革命,不幸暴露。為了掩護“說書人”和“聽書人”,王掌柜中彈犧牲。當老舍問扮演王掌柜的于是

    之對劇本有什么意見時,于是之說:“我希望戲的最后有一小段‘幾個老頭話滄!膽颍缓笸趵l(fā)就拿著一個他常用的道具進屋上吊去了!痹诋敃r的大氣候下,聽得出,于是之的話說得有點底氣不足。老舍聽后“嗯嗯”地答應

    了兩聲就岔開說別的事情了。誰曾想,幾天以后,老舍竟把最后一段重新寫出來了,不只是一小段,而是一大段:王利發(fā)、秦二爺、常四爺這三位老人久別重逢,在各自說了一通掏心窩的話后,擲起了滿天的紙錢!這一段戲后來竟成了《茶館》中最為出彩的地方。這恐怕是當時謹小慎微地提出自己想法的于是之所沒有預料到的。

    戲停演后,老舍也許作過這樣的反思: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搞錯了?想來想去,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調整的話,那只能是戲的結尾了,因為結尾太灰暗了。

    在1958年這一特殊的時期,狂熱中的人們需要的是興奮劑式的口號。在這種情況下,不但有關領導看了戲后會提出意見,就連一些普通觀眾也在看完戲后來信問老舍:“為什么要寫茶館?”

    老舍在給觀眾回信時這樣解釋道:“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出戲雖只有三幕,可是寫了五十年來的變遷,在這些變遷里,沒法子躲開政治問題。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臺上的高官大人,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這些人物是經常下茶館的,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不就側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看了《茶館》,就可以明白為什么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應當鼓起革命干勁,在一切事業(yè)上爭取躍進,大躍進!”原來,老舍是想讓觀眾在看完戲后,通過真實的歷史的對比,激發(fā)他們鼓起革命的熱情,這種表達方式似乎有些含蓄,與文化部那位領導所說的那種直接性的大躍進就不是一回事

    了。

    《茶館》不讓演了,可戲還得寫。停不下筆的老舍把目光轉向了現實生活,他以“大躍進”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紅大院》、《女店員》、《全家!返葎∧俊

    可能是受大環(huán)境的影響,有一次老舍在看了《駱駝祥子》中祥子的扮演者李翔在《同志,你走錯了路》中扮演一位八路軍支隊司令員后,竟突發(fā)奇想,想為《駱駝祥子》寫一出話劇續(xù)集,他覺得祥子也可以參加革命。他設想祥子先是隨馮玉祥南下福建,后來參加了紅軍,再后來,已是解放軍司令員的祥子潛入北京,發(fā)動車夫迎接解放?梢缓嫌嬆挲g,又覺得祥子的歲數不太合適,怕觀眾不能接受,也就不了了之了。事后,他曾這樣對自己作過一番評價:“我寫不了特殊材料的人,我寫普通材料的人還可以。”

    《茶館》被停演二個月后,周恩來來人藝看《紅旗飄飄》?赐陸蚝,他說:《茶館》改一改還可以演嘛!”

    怎么改?來點革命的,也就是當時的行話:“加紅線”,使戲顯出亮色來。

    英若誠曾與于是之和童超三人修改小組去跟老舍談怎么加紅線?老舍先生很謙虛地表示:“大伙兒看吧——”戲能夠演,他就高興。

    第一幕有一個秦二爺,是龐太監(jiān)的死對頭,紅線是現成的,不必再加了。第二幕因發(fā)生在“五四”前后,便加了一段學生在茶館門口講演。詞是由童超參照“五

    四”時期文章寫的,其中有一句:“國將不國啦!”第三幕發(fā)生在1948年,這一年學生舉行過“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大游行,為了直接表現學生運動,上來了五位學生,他們在臺上救治被打傷的同學,研究游行的策略與路線,最后與二德子搏斗。戲的結尾處理成三老人片段后,燈光轉亮,常四爺上,貼革命標語……

    過去有人說:到了北京而不去爬長城、不逛故宮、不吃北京烤鴨,就算不上到過北京,F在又有人說:倘若不看北京人藝的戲,也算不上到過北京。北京人藝的話劇以“京味”著稱,通過它你可以看到北京市民的世俗生活。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老舍在他的作品中所描寫的都是些俗人俗事,而生活中的他也未能免俗!洱堩殰稀肥籽萁Y束后,老舍設家宴款待導演和演員。他按照老北京的規(guī)矩,在院子里搭大棚砌灶,一個大師傅帶幾個小伙計背著大飯鍋來了,弄出一百多道菜。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碗紅燒肉。

    體現老舍俗的另一方面,就是他在生活中的隨意性。就拿給孩子起名字來說吧,一般人都會很鄭重地對待,或圖其吉利,或取其寓意,而老舍給幾個孩子起的名字卻如同信手拈來一般。老舍的大女兒生在濟南,所以叫舒濟?蛇@個“濟”字的繁體字難寫極了,所以起完這個名字,老舍夫妻兩個都后悔:“唉,怎么給小孩兒起這么個麻煩名字?讓她上小學怎么上?”到了兒子,就極端一下子,“乙”,就一筆。兩個小女兒的名字就都基本是觸景生情的那種起法。舒雨是因為生她的時候下了一個月的雨,老舍說:“那就叫舒雨吧,趕明兒小孩兒寫字的時候就光點點兒了,那多好玩兒。 笔媪⒛,是她的生日跟老舍很近,基本上是立春生的。老舍叫舒慶春,她就不能再叫春了,就起名叫舒立。

    隨意并不代表對什么事情都不經意。相反,生活中的老舍是個很重感情的人,只是他表達感情的方式有些與眾不同。兒子舒乙有一次出差前去向他告別,他說:“你把車票拿來我看看!蹦菚r候車票還是小硬卡片那一種,舒乙就非常費勁地掏出來給他。其實他就是想幫舒乙確認車票帶在身上了,不會到了車站發(fā)現沒帶車票又回來。然后他又突然問:“你帶了幾根皮帶?”舒乙心想皮帶還要帶幾根嗎?可他說:“萬一這根斷了呢?”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俗喻示著市民氣,而老舍的俗,卻俗得有新意。1946年老舍只身到美國去的時候,他的家人還在重慶。他回國后不久,他的家人也從

    重慶回到了北京。他站在月臺上迎接他們。那時候舒乙只有15歲?匆娛嬉易呦禄疖嚕仙狁R上把手伸過來說:“你好,舒乙!”舒乙嚇壞了。從來沒有人跟他握過手,更何況是自己的父親。而且家人都叫他小名。母親、周圍的大人都叫他“小乙”,沒有人說“舒乙怎么怎么樣”。父子久別重逢后非常鄭重其事的第一面,實際上是在傳遞一種信息,也是他的一貫主張:只要到一定年齡,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一樣的。

    80年代,《茶館》出訪西德、法國、瑞士和日本,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西德曼海姆民族劇院院長佩特森在看完《茶館》后,這樣說道:“老舍展示了一個我們尚不太熟悉的社會現實,而他在戲劇方面的才智,也正體現在他所選取的三個在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年代。他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指出必須用暴力變革這個頹廢了的國家的政治和社會關系!

    《茶館》為中國話劇贏來了國際聲譽,而它的作者老舍先生卻早已不在人世了,正如曹禺先生所說的那樣:“老舍已將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溶于了《茶館》之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