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寫出的長篇小說,《水滸傳》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缺乏知識以及大眾娛樂活動的年代,《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等其它通俗小說往往就通過民間藝人,以戲曲曲藝的形式,成為了普通民眾僅有的文化活動。其中虛構(gòu)的人物或者虛構(gòu)的故事變成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實(shí)。其中很多故事,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打虎等,歷來為男女老少所津津樂道。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各種道德觀,書中人物所體現(xiàn)出的重朋友,輕生死,講俠義的特點(diǎn),便成為了大眾用來評判是非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
與另一部名著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的長處不在于政治和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畫和市民生活的描寫。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個性鮮明,角色語言各有特色。
水滸傳故事被改編成多種曲藝形式。紅樓夢中就提到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曲目。評書,蘇州評彈和山東快書都有很多經(jīng)典節(jié)目是取材水滸傳的。
古時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指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會整天想打架,思想上變壞;而老年人不應(yīng)該讀三國,因?yàn)槠渲腥宋锷朴谟糜?jì)使詐,處心積慮、鉤心斗角,作為應(yīng)該“知天命”的老人應(yīng)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jì)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