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妃蕾
摘要:陸游是我國文壇上偉大的愛國作家,他的詩詞內(nèi)容豐富,氣勢恢弘,感情熾熱,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愛國主義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其表現(xiàn)有反抗外侵,抒發(fā)壯志未酬,揭露腐敗當局及關懷祖國人民之多。陸游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是由他所處的時代、家庭、社會環(huán)境,及其自身的高貴品格決定的。
關鍵詞:陸游愛國主義主旋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中年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游出生在國勢衰微、外敵入侵、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社會背景下,年輕時就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以“手梟逆賊清舊京”(《長歌行》)、“一戰(zhàn)洗乾坤”(《村飲示鄰曲》)為己之理想,同時以歌為劍,用激昂壯烈的歌聲,唱出了抵御外侵,報仇雪恥,恢復中原的時代最強音。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反對賣國投降、主張抗擊外族侵略的戰(zhàn)斗的一生,是為祖國熱情歌唱的一生。他的詩詞,大部分是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詩詞,這些詩詞給南宋的文壇,甚至是給腐敗的南宋封建王朝帶來了奮激昂揚的戰(zhàn)斗氣息。
一
陸游是一個多產(chǎn)的作家,特別是在詩歌方面,嘉泰元年他作《小飲梅花下作》既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此后八年他又寫出四千來首。陸游的詩現(xiàn)存九千三百多首,絕大多數(shù)保存在《劍南詩稿》中。至于詞陸游亦有一百三十多首,大部分收集在《渭南文集》中。陸游的詩詞作品內(nèi)容豐富,有的感時傷懷抒發(fā)感情,有的描繪祖國壯麗山河,也有的反映農(nóng)村秀美的田園風光或凄美愛情等。這些作品或氣勢恢弘或感情熾烈,然而在這些內(nèi)容豐富的作品中,始終有一種感情貫穿其間,那就是收復失地,御辱強國的強烈的愛國主義之情。陸游為被分裂的祖國而憂慮,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憤?梢哉f這種永不衰竭的愛國主義之情是陸游詩詞作品的主旋律。早年陸游的作品就表示“少年志欲掃胡塵”(《書嘆》),“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隴頭水》);他追求的理想是“手梟逆賊清舊京”(《長歌行》)、“一戰(zhàn)洗乾坤”(《村飲示鄰曲》);向往有朝一日“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鵝湖夜坐書懷》);直至晚年亦“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書憤》);最后在家鄉(xiāng)山陰懷著“死前恨不見中原”(《太息》),“但悲不見九州同”(《示兒》)的莫大遺憾,埋骨山丘。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為了祖國統(tǒng)一而歌唱而吶喊的戰(zhàn)斗精神,以及那種一貫到底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僅對那個時代,而且對整個中華民族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永遠教育著激勵著世人。
清代趙翼稱陸游的作品“言恢復者十之五六”(《甌北詩話》),他的愛國主義作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內(nèi)容豐富,其主要表現(xiàn)有:
㈠表現(xiàn)反抗外侵、統(tǒng)一祖國、創(chuàng)功立業(yè)的壯志雄心。
陸游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內(nèi)憂外患的年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統(tǒng)治者的無能,使少年時代的陸游就飽嘗兵荒馬亂之苦。成年后的陸游亦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堅定,要做一名堅持抗戰(zhàn)、反抗妥協(xié)投降的愛國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場,不屈不撓地斥責侵略者的罪行,揭穿賣國者的面目,并呼吁人民奮起抗爭”①(p15)。他早年就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關有感》),在《夜讀兵書》中陸游也寫道“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戰(zhàn)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表達了抗敵報國的決心;中年亦“報國計安心,滅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詩中發(fā)出了奮激鏗鏘的聲音“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老馬行》)。一首《謝池春》作者更是用回憶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敵作戰(zhàn),收復故土的理想到老也未衰退: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敚囋聘呃欠橐古e。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戎,笑儒冠自來多誤。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此詞大約作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首句“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陣云高狼烽夜舉”,描寫了他三十多歲通判鎮(zhèn)江,參加抗金老將張浚的北伐準備工作時慷慨激昂的雄心壯志。從這兩句詞也可以看得出他當時的氣概是何等的豪壯,生活是何等的不凡,對如狼似虎的敵人又是何等的蔑視!“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戎,笑儒冠自來多誤”,當時,正是他精力充沛,棄筆從戎,請纓驅(qū)虜?shù)膲涯陼r期,他親執(zhí)干戈保衛(wèi)祖國,這是何等的得意,何等的自豪!可是,由于南宋統(tǒng)治者貪生茍安,不敢抵抗金人的侵略,卻向敵人屈膝求和,因而使得他壯志難酬,末句不得不發(fā)出“嘆流年又成虛度”的悲切感嘆之音。
當代著名學者錢鐘書稱道:
愛國的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畫馬,碰到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②(p172)
的確,陸游的愛國之情是很強烈的,他以社稷為重,時時關心國家大事,希望能富國強兵,同時也希望自己的才能有所施展,可以創(chuàng)功立業(yè),為受欺的祖國,受苦的百姓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㈡抒發(fā)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憤慨。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外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在這首《書憤》中,詩人從對早歲威武雄壯的戰(zhàn)斗生活的向往和追憶,哀嘆自己的壯志未遂,抒發(fā)了無比深沉、憤慨的感情,并且傾瀉出強烈的愛國激情。正如教授嚴修所言“空懷‘憂國孤臣淚,平胡壯士心’(〈新春〉)的陸游,至死未能實現(xiàn)其恢復中原的愿望。‘至死恨不見中原’(〈太息〉),成了他永遠的遺恨!雹郏╬42)這樣的詩歌陸游還有很多,如“少攜一劍行天下,晚落空村學灌園。交舊凋零身老病,輪困肝膽與誰論”(《灌園》);“志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病起》);“和戎壯士廢,憂國清淚滴”(《書憤》)等等。“他的詩在慷慨中有悲憤,豪爽中有沉郁……這些詩句是悲歌,是嘆息。是詩人用淚水寫成的……這種理想破滅的凄涼,也是一種崇高的悲劇美,是陸游詩歌最感人的精神力量!雹埽╬102)
他的很多詞也反映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悲憤情懷。如《青玉案》(西風夾雨聲翻浪),《感皇恩》(小閣倚清秋)等等。其中他因堅持抗金復國的主張而被罷官回到故鄉(xiāng)山陰閑居時作的《訴衷情》可謂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詞以追述當年在漢中前線的戎馬生活作襯托,抒寫了“胡未滅,鬢先秋”的苦悶心情。詞的上片寫作者的理想同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想當年作者在漢中前線為統(tǒng)一祖國而殺敵立功時是充滿豪懷壯志。可由于南宋王朝的懦弱只落得個“塵暗舊貂裘”的悲慘境地。詞的下片作者抒發(fā)了因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悲憤之情。他痛心“胡未滅”,念念不忘恢復中原故土,但“鬢先秋”,空灑憂時傷心淚,最后發(fā)出了“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感慨。這兩句話集中概括了詩人晚年閑居寂寞的生活和反抗侵略恢復國土的思想矛盾。一心想馳聘在戰(zhàn)場前線的他,卻要終老在這秀麗的鏡湖水濱,又有誰會愿意呢?
㈢對腐敗當局和投降派的揭露與抨擊。
作為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愛國志士和詩人,陸游對造成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簽定喪權辱國條約,茍延殘喘的統(tǒng)治當局和賣國投降派產(chǎn)生了強烈的憎恨和憤懣。
詞《桃園憶故人》(題華山圖)的“云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揭露了南宋王朝不愿收復失地的賣國行徑;《清商怨》(江頭日暮痛飲)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刻薄寡思、卑鄙地打擊堅持抗金的愛國戰(zhàn)士們的罪行。在《醉歌》中,他揭露了“戰(zhàn)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的投降政策,因而造成了“窮邊指淮肥,異域視京洛”的危險局面。他的《關山月》更是反對和議、批判茍安的名作: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這首詩陸游以樂府舊題寫時事,作于罷官閑居成都時。詩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國難的態(tài)度,同時也表現(xiàn)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苦悶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復的愿望,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渴望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轉韻,表達一層意思,分別寫將軍權貴、戍邊戰(zhàn)士和中原百姓?梢哉f,這是當時南宋社會的一個縮影。詩人還選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門、廄馬、斷弓、白發(fā)、征人骨、遺民淚等,表現(xiàn)了詩人鮮明的愛憎之情。
“詩人以悲憤的筆觸譴責隆興和議,譴責南宋貴族的荒淫誤國……陸游對于這些誤國的權奸滿懷憤恨!雹埽╬101)強烈的憎恨之情通過字字句句表現(xiàn)出來。
㈣表達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和關懷。
熱愛祖國和熱愛人民是統(tǒng)一的。陸游的愛國主義很大一方面就表現(xiàn)在對人民的關懷和同情上。不管是《農(nóng)家嘆》里百姓的“竭力事本業(yè)”,但因“縣吏征租聲”而“自計無由生”;《秋獲歌》中的“數(shù)年斯民阨兇荒,轉徙溝壑殣相望?h吏亭長如餓狼,婦女怖死兒童僵”;《歲暮感懷》里的“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等等無不表現(xiàn)了這一主題。另外還有一部分作品則揭露了異族統(tǒng)治者對中原人民的暴行:如《題海首座仗客象》的“趙魏胡塵里千丈黃,南望王師又一年”,在悲憤交加的同時,也表達了淪陷區(qū)人民渴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解救人民疾苦的強烈愿望。著名的還有詞《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酌酒,此興憂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秋天,陸游當時在南鄭(今陜西漢中市)任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在這一時期當中,陸游積極向宣撫使王炎獻計獻策,前方的有利形勢以及軍旅中的實際生活激發(fā)起作者收復長安的強烈愿望。這首詞反映了作者關心戰(zhàn)事的進展、急于收復長安的熱望與堅定的必勝信念。上片寫登高酹酒,開篇二句描繪西北前線的秋色與緊張的戰(zhàn)斗氣氛,“悲歌擊筑,憑高酹酒”又通過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展示出詩人熱愛祖國而又無比樂觀的襟懷。下片寫遙望長安,期待勝利。詩人站在高興亭上,放眼遠望,把想象的射程,從南鄭瞄向長安,目標是如此集中、清晰。詩人仿佛真地看到長安城外灞橋兩岸的煙柳在迎風搖擺,長安城南的曲江,無數(shù)亭臺樓館都一齊敞開大門,正期待南宋軍隊早日勝利歸來。同時全詞也以形象的筆墨和飽滿的感情,反映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淪陷區(qū)各族人民渴望回到祖國懷抱的強烈要求和南方人民收復中原,解放淪陷區(qū)、統(tǒng)一祖國的迫切愿望。
這類作品作者基本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反映了他愛國和愛人民思想的統(tǒng)一。
二
那么作為一個詩人,陸游為什么會具有如此強烈的恢復中原的愛國主義思想并使之成為自己作品的主旋律?這就與陸游所處的時代、社會、家庭環(huán)境及陸游自身的高貴品格分不開了。
㈠時代的造就。
偉大的詩人總是能自覺的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并和著時代的脈搏而跳動。其作品總是能自覺地反映時代的主題,表達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陸游就是這樣。他生長的年代正是宋代封建王朝腐敗不振,國家遭受外敵壓迫,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的時候。陸游生長在兵間,有著“幾時萬死避胡兵”(《戲遣老懷》)的慘痛經(jīng)歷。而在這動亂的年代里,昏庸的南宋政府只是僥幸偏安一偶,不顧人民的悲慘生活,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主張議和的賣國投降派更是用殘酷的手段迫害主戰(zhàn)的愛國志士。而勇敢的人民仍然和少數(shù)的愛國人士進行著反抗。正是這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戰(zhàn)斗年代和為收復國土而英勇戰(zhàn)斗的人民,造就了陸游這樣一位民族戰(zhàn)士和愛國者。
㈡家庭的熏陶,老師的教誨。
陸游愛國主義思想的產(chǎn)生,與他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有著直接的關系。陸游的父親陸宰,是個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為朝廷出力不少。他以國愁為念,常與主戰(zhàn)派的士大夫在家談論國事,這樣使陸游從小就對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言行,為國獻身的精神,對敵、對叛臣疾惡如仇的鮮明態(tài)度耳濡目染,對愛國英雄充滿了崇敬之情,從小就立下了“兒時祝身愿事主,談笑可使中原清”(《任子除夕》)的誓愿。
陸游老師對他的諄諄教導及言傳身教亦是一個重要方面。陸游的老師大多是剛正不阿的愛國志士,其中曾幾對他的影響最大。曾幾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分子,寫有不少抗金詩篇。他在《跋曾文清公奏議稿》中贈陸游說“問我居家誰暖眼,為言憂國只寒心”。陸游亦以曾幾為榜樣,并向老師保證“名節(jié)倘全是則不辱門下”(《謝曾侍郎君》)。
在這種熏陶之下,陸游把讀書和救國的事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少鄙章學句,所幕在經(jīng)世”(《喜潭德稱歸》),終成一名“中興之冠”的大詩人。
㈢對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堅定。
陸游無論是在幼年,還是在垂暮之年;無論是進朝為官,還是被貶還鄉(xiāng),都把反抗外侵,恢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作為自己堅定不移的理想。他臨終前的絕筆詩《示兒》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陸游對理想的堅定和至死不忘國恥的愛國精神!坝⑿鄣脑娙顺龅氖歉甙旱摹⒂袝r是悲壯的、然而始終都是堅定不移充滿信心的曲調(diào)……”①(p14)這種對理想致死不渝的追求和對信念的堅定更是詩人愛國思想的力量來源和堅定后盾。
此外,陸游的個人修養(yǎng)是很嚴格的。強烈的是非觀,對人民疾苦的關心,以愛國先驅(qū)為自己的楷模,在個人生活上的嚴格要求,以及從前輩詩人的篇章中汲取的滋養(yǎng),都是陸游具有始終如一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基本保證。
三
時代的特點,社會家庭的影響,加上個人的高尚品格,使得陸游詩詞中充滿了戰(zhàn)斗激情和愛國主義精神;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非凡的才華使得;陸游的愛國主義詩篇內(nèi)容豐富而又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主義意義。正如梁啟超稱到“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⑤(p340)。
金無赤金,人無完人。陸游作為一個多產(chǎn)作家作品數(shù)量之多令人嘆服,他對中國整個文壇所做的貢獻亦是令人贊嘆。然而在質(zhì)量上出現(xiàn)的內(nèi)容貧乏、用意重復、詞句雷同等不足之處也不容忽視。再者陸游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難免存在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這些并不影響后人對他作為一代偉大愛國作家的評價。
的確,陸游至死不變的愛國之情,不僅在同時代詩人中無人能與之相比,即使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很少見的。他的愛國主義詩詞“在我國的詩歌園地里豎起了一面光輝燦爛的愛國主義的旗幟。”①(p15)
注釋:
①《陸游詩選》:游國恩李易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②《宋詩選注》:錢鐘書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③《陸游詩集導讀》:嚴修巴蜀書社1996年第一版④《中國古代文學教程》下冊:于非主編1989年第一版⑤《飲冰室文集》:梁啟超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參考文獻:
[1] 《陸游詩集導讀》:嚴修巴蜀書社1996年第一版[2] 《好詩傳萬世美名耀千秋》:唐琦斯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9月第11卷第3期(p54-57)[3]《談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濯銀波濮陽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一期(p5-6)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