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1910--1996)1933年發(fā)表了第一首詩,也是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棗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征和他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四十年代他出版的詩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陽》、《獻給鄉(xiāng)村的詩》、《反法西斯》、《曠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鉆》等,詠嘆民族命運,呈現(xiàn)出憂郁、感傷逐漸轉向悲壯、高昂的詩風。在詩學上受凡爾哈侖等外國現(xiàn)代詩人的影響。
50年代他直接表現(xiàn)新生活及建設者的詩作,疏離已有的藝術個性,顯得平淡,但保持著原有詩思的格局。取材域外的《維也納》、《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寫實與象征互滲,想象和感受獨到,為當時的出類撥萃之作。
70年代末復出后,他詩思如涌,《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屬精心構撰的長詩,大量篇什短小精悍,主題接續(xù)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線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體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蘊,走向象征。
樸素、凝練、想象豐富、意象獨特、講究哲理,是艾青詩歌的一貫特點。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