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蕪市第四中學(xué) 陳法強
《鴻門宴》寫了劉項爭霸斗爭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劉邦本出于被動之窘境,但在謀士張良、武士樊噲?zhí)煲聼o縫般的配合下,從暗藏殺機的鴻門宴上巧妙的逃脫。歷史就是這樣地充滿了戲劇性。
一般來說,學(xué)習(xí)本文人們常側(cè)重分析主要人物劉邦和項羽。事實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什么樣的君王就會有什么樣的臣子。如果我們分析武士樊噲的性格就可見劉邦的性格,因此不失為一條可取的路子。范噲雖只是一介武夫,可是小人物也能作出不平凡的事兒。樊噲奉命于危難之間,受任于劍拔弩張之際。歷史已把他在鴻門宴上演的精彩一幕定格了。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慷慨陳辭: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老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樊噲的這番陳辭,可謂字字千金,句句咄咄逼人。話主要包括以下四層意思:一,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俗話說的好“膽大的撐死膽小的”,我先從氣勢上占上峰。二是交代天下反秦的原因,為后來影射項羽作鋪墊。三是從約定來看,先破秦入咸陽者可稱王。劉邦稱王理所當(dāng)然,但是他進城后秋毫無犯,只因為等項羽你。最后一步更是當(dāng)仁不讓,把矛頭只指向項羽。你看,這就是武士樊噲,很不簡單。說者瞞天過海,黑白顛倒;聽者膽顫心驚,瞠目結(jié)舌。至于后來引用俗語“大行不顧細謹(jǐn),大禮不辭細讓”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更看出他不是等閑之輩。連手下的一個武士都這樣的能文能武,更可想象劉邦其人了。
歷史造就了項羽這一悲劇人物,同時成就了劉邦。在劉邦奪取天下的功勞簿上,樊噲可以和張良韓信相提并論,沒有他的這一幕,歷史恐怕要重演了;樊噲的巧言辭令,可與說太后的觸龍及諷齊王納諫的鄒忌相互輝映,光彩照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