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探源溯流說《論語》

    王學泰

    新學網 > 語文 >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1 > 論語 > 探源溯流說《論語》

    孔子不僅是歷史上第一位名師,他也把教育學生視為頭等大事。他的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獻給了學生,與學生情同父子。試想,他的離去在弟子心底會形成何等的波瀾?后來他們找到了追念老師的最好辦法,就是編一本紀念冊,把孔子與他們的談話、對他們的教導記錄下來。這就是《論語》的雛形。我們讀《論語》突出感受到的是書中感情的力量。即使記錄批評孔子的話,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感受孔子人格的力量。由于“紀念冊”中所記的多是孔子感人的一面,或說是“菩薩心腸”的一面,其為政時“霹靂手段”的一面則付諸“闕如”。因此,《論語》中的孔子不能說是全面的孔子,只是弟子們心目中的孔子。

    “讀經熱”多年了,近來,這個“熱”具體落實在《論語》上了!墩撜Z》講座,讀《論語》心得,借助電視,異;鸨。甚至我所在的偏僻的小區(qū)里也在數處張貼了“勁松街道文明市民學!本幾氲摹吨袊鴤鹘y文化經典哲理名言》,其中《論語》就占了大半。然而《論語》是什么?未必人人皆知。

    一、去妖魔化,去神圣化,還原《論語》

    1、從內容上看──《論語》是本紀念冊:

    《論語》在過去是《十三經》之一,被視為是記載圣人行跡的經典。其實就《論語》的原始意義而言,它應該是本紀念冊,是孔子去世后弟子(包括再傳弟子)為追念恩師所編纂的恩師言行錄。

    孔子不僅是歷史上第一位名師,他也把教育學生視為頭等大事。他的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獻給了學生,與學生情同父子。試想,他的離去在弟子心底會形成何等的波瀾?一些弟子不愿意承認這個事實,讓外貌像孔子的弟子有若扮演老師。可見弟子對老師思慕之深。后來他們找到了追念老師的最好辦法,就是編一本紀念冊,把孔子與他們的談話、對他們的教導記錄下來。這就是《論語》的雛形。我們讀《論語》突出感受到的是書中感情的力量。即使記錄批評孔子的話(如“四體不勤”之類),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感受孔子人格的力量。這是因為記錄者的感情在左右著讀者。由于“紀念冊”中所記的多是孔子感人的一面,或說是“菩薩心腸”的一面,其為政時“霹靂手段”的一面則付諸“闕如”(如孔子為司寇時“誅少正卯”,齊魯兩國會盟誅“侏儒”等,主張“治亂世,用重典”之類)。因此,《論語》中的孔子不能說是全面的孔子,只是弟子們心目中的孔子。

    視《論語》為紀念冊不僅僅是我的推測,自古以來也這樣看待!稘h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子弟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論語》。

    從這段話可知《論語》內容包括:

    ⑴ 孔子回答弟子之問。

    ⑵ 孔子回答當時人之問。

    ⑶ 弟子們互相傳的孔夫子語言。

    ⑷ 弟子之間的語言。當時弟子們各有所記。

    《論語·衛(wèi)靈公》中記載子張問孔子出遠門應該怎樣做,孔子告訴了應該注意的事項。子張馬上“書諸紳”,寫在自己的衣帶上,免得忘了。這就是一例。孔子去世了,當時孔子是公認的哲人,魯國的大老,魯哀公的“誄文”都表現出過度的哀痛。其弟子們悲慟更可以想見,每個弟子都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經過篩選,編輯在一起,寄托哀思。

    漢代把這類有關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記錄的書都稱《論語》!稘h書·藝文志》中著錄《論語》流行本和《孔子家語》《孔子三朝記》(孔子朝見魯哀公)《孔子徒人圖法》(孔子弟子圖像)之后說“凡《論語》十二家”云云?梢姺才c孔子及弟子言行生平有關,對于孔子有紀念意義的當時都稱為《論語》。

    我們現在所讀的《論語》不是孔子弟子編纂的原始本,孔子弟子眾多,“紀念冊”不一定就是一種。后來經過多次篩選和編纂,其中留下孔子再傳弟子的痕跡。另外,這種形式的“紀念冊”不止《論語》一種,“郭店楚簡”“上博楚簡”中一些“語叢”也近似《論語》。

    認識到《論語》是眾弟子、再傳弟子為懷念師尊而編纂的,就可以明白為什么其中一些淺白的話(如《鄉(xiāng)黨》篇中關于飲食和君子行為的話)、自相矛盾的話(如既說《詩三百》的特點是“思無邪”,又說“鄭聲淫”“放鄭聲”之類)、不太高明的話(如“勿友不如己者”)也都會記載、流傳下來的緣故。弟子各出自己記錄下的言行,更多是要從中溫習老師和自己相處日子的溫馨,并非要造神、造圣,把孔子搞得一貫正確。又由于記載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動輒千百言,可以把話語的環(huán)境背景說得一清二楚,只是把老師所言記下來,弟子們就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就可以回到當時的氛圍。對于后世的讀者來說,由于不清楚背景,讀《論語》則不免如盲人摸象一樣地胡猜。我們讀《論語》更多的是要體驗,注釋者責任在于盡量詳盡提供當時的背景資料,而不是依靠荒誕的想象,以補經文的不足。

    2、從裝幀形式上看──《論語》是袖珍本:

    漢代書籍大多是寫在木簡和竹簡上,高級一點的寫在絹帛上。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中引漢代經師鄭玄《論語序》云:

    《春秋》二尺四寸,《孝經》一尺二寸,《論語》八寸。此則專之簡策,當復短于《論語》,所謂六寸者也。

    這里所說是指漢代儒家經典的“開本”情況!洞呵铩穼儆凇敖洝,簡長二尺四寸(漢尺,合48公分),《孝經》為漢人所著。

    文中所說的“專”即“傳”,這是解經文字,用六寸的簡來書寫。而《論語》則用八寸的簡書寫。凡是官家所發(fā)布的典籍都寫在二尺四寸的竹簡上,“經”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就連馬王堆漢墓所出土的簡策,其規(guī)格也是48公分和24公分兩種。即使是書寫在絹帛上也分為48公分和24公分兩種,用整幅或半幅的帛,橫放直寫?梢,當時書籍雖非印刷出版,但即使抄寫也要遵從社會上共同遵守的格式。

    與社會流行的長達二尺四寸的大書比較起來,《論語》只是個“袖珍本”。當時這類記錄孔子言行的小書當有多種流行,上面提到的“語叢”也用近漢尺八寸的短簡書寫,包括不少孔子或其傳人的語錄。它們與《論語》不僅在形式上相同,語句上也有相近之處。

    為什么這里強調《論語》是袖珍本?作為官方發(fā)表的文書和“經”長達48公分,與現代書桌寬度差不多。南北朝以前沒有桌子,看書或放在案子上,或拿在手上,長達半米的書只能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當時的“坐”接近現代的跪)地看。而“袖珍本”則不同了,河北定州出土的《論語》僅16.2公分,比現在的。常查_的書還短一些,拿在手中或坐或臥、甚至箕踞(伸直兩腿成八字坐著)都可以看。雖然其莊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我們現代的話說它更“人性化”了,接近消遣一類的讀物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