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發(fā)表于1936年,距今六十余年了。今天讀來,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戰(zhàn)斗性歷久彌新。這與作者諷刺手法的嫻熟運用是分不開的,高超的諷刺藝術(shù),飽含著對包身工制度的無比憤懣和對包身工們的深切同情,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
1、在文章中由于表達(dá)的需要,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現(xiàn)象是常有的。這種變移詞語感情色彩的手法,稱之為“易色”!栋砉ぁ芬晃模捕嗵庍\用了這種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下列句中的“易色”詞,并談?wù)勊鼈兊闹S刺效果嗎?
⑴ 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慈祥”這個褒義詞,在這句中易為貶義了,這借以說明有的老板,到菜場上去搜集一些菜葉,看起來好像是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而實質(zhì)上卻是為了從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潤!凹央取北臼前x詞,指美味可口的魚肉等葷菜。從菜場上收集來的菜葉哪里算得上什么佳肴;這里故意謂之“佳肴”,變褒為貶,反襯出包身工粥菜之難得及質(zhì)量之粗。
⑵ 罰工錢就是減少他們的利潤,停生意不僅不能賺錢,還要貼她二粥一飯,于是帶工頭不假思索地就愛上了毆打這辦法。
這句中的“愛”褒詞貶用,揭露了這伙帶工老板們?yōu)榱苏ト“砉さ难苟粨袷侄,喪盡天良的豺狼本性和蛇蝎心腸。
⑶ 東洋婆望了一會兒,也許是她不喜歡這種不文明的毆打,也許是她要介紹一種更合理的懲戒方法。
這句中的“合理”,褒詞貶用。對包身工折騰的殘酷程度是一樣的,而所謂的“合理”,就是說讓包身工頂皮帶盤心子比直接毆打包身工,對于“拿莫溫”更省力而已。
⑷ 每年特別是水災(zāi)、旱災(zāi)的時候,這些在東洋廠里有“腳路”的帶工,就親自或者派人到他們家鄉(xiāng)或者災(zāi)荒區(qū)域,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yǎng)”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xiāng)。
這里的“飼養(yǎng)”一詞,貶詞褒用,反映了在舊社會中國由于中外反動勢力的殘酷剝削和重重壓迫以及饑饉災(zāi)荒,使廣大窮苦農(nóng)民無力對自己親生子女給予應(yīng)有的撫養(yǎng)的悲慘景況,讀來令人心酸。
多么形象生動的語言,多么尖刻的嘲諷和辛辣的抨擊!品讀這些句子,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仿佛是一幅幅逼真的“漫畫”,啟人想像和深思。
在慘無人道的剝削制度下,“蘆柴棒”這些“小人物”求生存的起碼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保障,他們的生存要求與社會制度之間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因而他們被舊制度壓榨、吞噬的悲劇命運便促人深思,它引人探求生活的真理,從而給人以深沉的悲憫、同情和激憤的強烈感受。
2、文中從住、吃、穿著打扮、收入等方面把“蘆柴棒”“小福子”等“包身工”與“老板娘”“帶工老板”“打雜”“拿莫溫”和“東洋婆”加以對比,請找出這樣的句子。
前者,住的是“充滿了汗臭、糞臭和濕氣”的“像鴿子籠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漿糊一般”的薄粥;其穿著“破爛”“蓬頭赤腳”;得到的工錢每天僅三角八分錢。而后者,住的是“幾十層樓的高房子”,吃的是“魚肉葷腥”;穿的是“拷綢”之類;其榨取的利潤十分驚人,帶工老板的獲利“不僅可以放債、買田、起屋,還能兼營茶樓、浴室、理發(fā)鋪一類的買賣”,“老板娘”“東洋婆”其獲利之厚更可想而知。通過這些鮮明的對比,突現(xiàn)人物性格,增強諷刺效果,挖掘其靈魂深處的骯臟,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買辦勢力相互勾結(jié)殘酷壓榨勞動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
在此,作者對被嘲諷的人物是極少用“惡語貶詞”來加以簡單化否定的,而往往把憎惡之情巧妙地化為描述,集中筆墨顯現(xiàn),在人物自身的背謬中,使描寫對象“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在冷靜客觀的描述中,通過他們的丑態(tài)百出,使那些丑惡、荒謬的東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寄寓了作者強烈的褒貶色彩。它不僅大大增強了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力度,而且也大大增強了作品藝術(shù)性的美學(xué)力量,體現(xiàn)了作家含蓄的智慧。
3、“看著這種飼養(yǎng)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yǎng)墨鴨捕魚的事了。和烏鴉很相像的那種怪樣子的墨鴨,整排地停在舷上,它們的腳是用繩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魚,起水的時候船戶就在它的頸子上輕輕地一擠!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鴨整天地捕魚,賣魚得錢的卻是養(yǎng)墨鴨的船戶!边@段話里,為什么用“飼養(yǎng)”一詞?這樣的類比起什么作用?
“飼養(yǎng)”本義是喂養(yǎng)動物,用在這里,說明資本家將包身工當(dāng)作會講話的動物牲口,役使她們以牟取暴利。資本家對包身工的殘忍役使,使作者聯(lián)想到“船戶養(yǎng)墨鴨捕魚”的事。“墨鴨整天地捕魚,賣魚得錢的卻是養(yǎng)墨鴨的船戶”;包身工沒日沒夜地拼命工作,牟取暴利的卻是資本家!這一類比尖銳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蠻殘酷,“連這一點施與的溫情也已經(jīng)不存在了”。蘊藉含蓄,十分精當(dāng)。
4、“美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尸首!弊髡咴谝昧诉@個警句之后,緊接著又寫道:“東洋廠的每一個錠子上面都附托著一個中國奴隸的冤魂!”結(jié)尾處,作者用含蓄的筆觸宣告:“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dāng)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dāng)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些警句有何作用?
這樣的警句引用以及從引用中生發(fā)出的精辟的飽含感情的議論,如同凝聚了憤激的烈焰,一旦爆發(fā)出來,必將焚毀那吃人的制度。對讀者起到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深化了主題,收到了畫龍點睛之妙。
生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又有丑的,人們?yōu)榱俗非竺溃仨氄J(rèn)識丑、克服丑。
在戲劇舞臺上,有許多反面典型,如《白毛女》中的黃世仁、《十五貫》中的婁阿鼠、《奧賽羅》中的埃古等,由于藝術(shù)家們活靈活現(xiàn)地揭露了他們的丑惡靈魂,真實地反映了丑,使得這些反面典型成為對實際生活中這些丑類的否定,引發(fā)人們從中得到否定和貶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悅,從而把生活丑轉(zhuǎn)化為了供人欣賞的藝術(shù)美,使讀者的情感得到陶冶,靈魂得到凈化。
5、文中用了哪些稱呼來借喻包身工?
“豬玀”是上海一帶的方言,是對人侮辱性的說法。工頭罵“包身工”為“豬玀”!斑@工房區(qū)域的墻圈里面住著兩千左右……的‘豬玀’!弊髡咴谶@里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用“豬玀”借喻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在老板、奴才的眼中地位極端低下,說明他們根本不把包身工當(dāng)作人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