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樂府的設立

    據史書所載,樂府的最初作品,似乎是漢高祖唐山夫人的房中樂;莸蹠r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安世樂。由此可見房中樂到惠帝時便正式入樂,樂府這個名稱也是從惠帝時開始的,但當時只是一個官名。樂府機構的設立,是從漢武帝劉徹時開始的。

    漢初,統(tǒng)治階級在恢復和健全國家機器、加強地主階級專政、重建賦稅徭役制度、恢復地主的爵位和田宅的同時,為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緩和階級矛盾,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分發(fā)給復員軍吏士卒以田宅并免除其徭役,重農抑商,釋放奴隸,鼓勵人口的增殖。經過六七十年間的休養(yǎng)生息,社會經濟好轉,國家?guī)旄鋵,人民生活也稍為安定。在這種情況下,好大喜功的漢武帝,一面開疆拓土,向外伸展勢力,一面采用儒術,建立種種制度,來鞏固他的統(tǒng)治。

    漢武帝發(fā)動了幾次征服匈奴的戰(zhàn)爭,解除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在征服匈奴戰(zhàn)爭的過程中,西北少數民族的音樂有機會傳到中原來,并引起了皇帝和貴人們對“新聲”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政治思想上對儒術的尊崇,制札作樂便成為應有的設施,樂府之制便隨之而設。

    班固《兩都賦序》說:

    大漢初定,日不暇給。至宣武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內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

    《漢書·禮樂志》說:

    至武帝定郊把之札,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漢書·藝文志》說:

    自孝武立樂府而未歌謠,于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上;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武帝時代的樂府,據稱備員有829人,并沒有令、音監(jiān)、游檄等各級官吏。樂府的設置,一方面是為了制作宗廟的樂章,以歌功頌德,點綴升平:一方面是為了收集民間歌謠,了解民間對統(tǒng)治階級的意見,以便采取統(tǒng)治的對策。不管當時統(tǒng)治階級采詩的目的如何,是供娛樂也好,供政治借鑒也好,在客觀上它起了收集和保存民歌的作用,使當時四散于民間僅靠口頭流傳的許多作品得以集中和記錄下來,這在文學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武帝時樂府采集的詩歌并不限于趙、代、秦、楚四地,而是北起燕、代,南至淮南,南郡,東起齊、鄭,西至隴西,也就是說遍及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其采集地域之大,規(guī)模之大,是繼周代《詩經》以后,又一次收集民間詩歌的壯舉。漢樂府采集到的各地民歌有:吳、楚、汝南詩歌15篇;燕、代謳、雁門、云中隴西詩歌9篇;邯鄲、河間詩歌4篇;齊、鄭詩歌4篇,淮南詩歌4篇;左馮翎、秦詩歌3篇;京兆尹、秦詩歌5篇;河東、蒲及詩歌1篇:洛陽詩歌4篇;河南周詩歌7篇;周謠詩歌75篇;周詩歌2篇;南郡詩歌5篇。采集的總數計138篇,可惜的是這些作品并沒有全部流傳下來,現代我們看到的漢代樂府民歌,多是后來收集到的東漢時期的作品。樂府雖然采集民歌,但樂府詩并不完全是民歌,其中也有一些是貴族文人的創(chuàng)作,但貴族文人的歌頌之辭,抵不過民間歌謠的流行,因此,后來留存下來的多是俗樂民歌。

    樂府設立了百年左右,到哀帝劉欣時,史書所載,說他不喜歡音樂,尤其不好那些民歌俗樂,稱之為“鄭衛(wèi)之聲”。偏偏當時朝廷上下愛好這種“鄭衛(wèi)之聲”又成了風氣,貴戚外家“至與人主爭女樂”,使劉欣看著不順眼,便決心由朝廷做個榜樣,下詔把樂府里的俗樂罷去,只國下那些有關廊廟的雅樂。共裁革441個演奏各地俗樂的謳員。其實,哀帝罷樂府,并非他不喜歡音樂,他所不喜歡的只是民間俗樂,只是“鄭衛(wèi)之聲”可罷,留下的338人多是用于演奏雅樂之人員,可見統(tǒng)治階級對民間音樂詩歌的鄙視。

    哀帝罷去掌管俗樂的“樂府官”,并未能阻止這種民歌勢力的向前發(fā)展,現存的樂府詩,不論是貴族的或民間的,仍多是哀帝以后的作品。東漢是吝恢復樂府機構,史無明文。但統(tǒng)治階級對樂歌相當重視。明帝把大樂分為大予樂、雅頌樂、黃門鼓吹、短簫饒歌等四部分;光武帝時制有云翹舞,育命舞;明帝時東平憲王制有大武舞;章帝元和三年,制燕射歌等等,說明樂府詩仍然向前發(fā)展。同時,統(tǒng)治階級出于種種目的,起碼是出于政治目的也曾訪聽歌謠。光武帝劉秀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劉肇曾“分遣使者,徽眼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靈帝劉宏也曾“詔公卿以謠言舉二千石為民蠢害者”(謠言,指聽百姓風謠善惡,而黜涉之也)。那些被罷的演奏各地俗樂的謳員,本來就都是由各地民間征集來的,被罷后,他們又重新回到民間,繼續(xù)演奏俗樂民歌,并把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的新民歌記錄下來,自己也有新的創(chuàng)作,使得樂府詩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漢代以后,魏晉時代仍有樂府機關的設置,但采詩的制度卻沒有了。只是兩漢時代的樂府民間歌辭,有些還在繼續(xù)演唱、使用,因而,兩漢的一些民歌能夠流傳下來。六朝有些總集專收錄這些歌辭,沈約著《宋書》,這些樂府詩便被載入該書的《樂志》。

    至東晉后的南北朝時期,統(tǒng)治階級縱情聲樂,又開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傳在當時南、北方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僅南朝樂府流傳下來的就有480余篇,不僅數量多,而且與漢樂府詩也有不同的特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