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成
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相”字一共出現(xiàn)19處,分錄如下:
1、相見常日。
2、及時相譴歸;
3、兒已薄祿相;
4、會不相從許;
5、還必相迎。
6、久久莫相忘;
7、好自相扶將;
8、嬉戲莫相忘;
9、誓不相隔卿;
10、誓天不相負(fù);
11、不得便相許;
12、登即相許和;
13、六合正相應(yīng);
14、躡履相逢迎;
15、悵然遙相望;
16、黃泉下相見;
17、枝枝相覆蓋;
18、葉葉相交通;
19、仰頭相向鳴。
課文除了對3句“相”解釋為“相貌、福相”(“我已經(jīng)沒有做高官、享厚福的福相。古人迷信,往往從一個人的相貌來斷定他的命運!保、13句中“相應(yīng)”解釋為“合適”,其余各句均未作出明確解釋。教學(xué)中我發(fā)現(xiàn),學(xué)生并不能分清“相”的用法。陳德森《<孔雀東南飛>中的19個“相”》(《語文學(xué)習(xí)》江西師院1981年12期)一文中,將“相”分為四種用法:3中的“相”是名詞,作“相貌、福相”解;1、13、16、17、18、19中的“相”是副詞,表雙方互相對待的關(guān)系,是互指,譯為“互相”;9中的“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譯,如“相信”、“相煩”、“相勸”中的“相”;其余11個“相”,均具有代詞性質(zhì),有間接指代“三身”的作用2、6、8中的“相”意為“我”;4、5、10中的“相”意為“你”;11、12中的“相”釋為“之”,意為“這門親事”,12中的“相”,亦可解釋為“他們”;14、15中的“相”,意為“他”;至于7中的“相”則又解釋為“老人家”)。
對“相”的稱代用法,學(xué)生不能理解!墩f文解字》、《古漢語大詞典》、《漢語詞源字典》、《辭源》均未有稱代的解釋!墩f文解字》今注(陜西人民出版社)P134頁:
相,xiāng,(xiàng),省視也,從目,從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于木。詩曰:相鼠有皮。甲骨文作,像人站在樹上看。本義是察看,仔細(xì)看。
《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p1557將“相”的用法分為兩大類:
相(一)(xiāng)
1、互相;交互。如:相同;相間以誠;相輔相成。
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如:相信;相煩;相勸。柳宗元《三戒·黔之驢》:“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質(zhì),實質(zhì)!对姟ご笱拧び驑恪罚骸敖鹩衿湎唷薄C珎鳎骸跋,質(zhì)也!笨追f達(dá)疏:“其質(zhì)如金玉!
4、姓。明代有相世芳。
(二)(xiàng)
1、視,視察。如:相機行事;相時而動。《史記·滑稽列傳》:“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
2、貌相,狀貌!盾髯印し窍唷罚骸靶蜗鄽q惡而心術(shù)善,無害為君子也!币隇橄袼。
3、舊時迷信,觀察容貌以測定人的貴賤安危,占視宅地以斷吉兇等。《書·召誥序》:“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笨讉鳎骸跋嗨佣分!薄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跋嗑,不過封侯,又危不安!
4、輔助。《易·泰》:“輔相天地之宜!币嘀篙o佐的人。A、贊禮者!吨芏Y·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编嵭ⅲ骸俺鼋淤e曰擯,入贊禮曰相。”B、盲人的向?qū)А!盾髯印こ上唷罚骸叭珙瓱o相,何倀倀!
5、官名,宰相!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巴鹾顚⑾鄬幱蟹N乎!”
6、選擇!吨芏Y·春官·人》:“上春相”。鄭玄注:“相,謂更選擇其也!
7、舂杵聲,也指古時勞動時的謠唱!抖Y記·曲禮上》:“鄰有喪,舂不相!编嵭ⅲ骸跋,謂送杵聲。”
8、古城名。在今河南內(nèi)黃東南。
9、佛教名詞,對“性”而言。佛教把一切事物外觀的形象狀態(tài),稱之為“相”。如火的焰相,水的流像等。
10、古擊樂器。戰(zhàn)國荀子作有《成相篇》;清·盧文弨《荀子·成相篇》校語稱:“相乃樂器,所謂舂牘!薄吨芏Y·春官·笙師》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云:“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髹畫,以兩手筑地,是一種由舂米或筑地的勞動工具發(fā)展而成的樂器!
11、琵琶頸部鑲有四塊或六塊山形物,稱“相”,通常以牛角、紅木或象牙制成,用以確定音位,便于按弦取音,與設(shè)在面板上的品相同。相與品古時亦稱“柱”。
12、七月的別稱!稜栄拧め屘臁罚骸捌咴聻橄。”郝懿行義疏:“相者,導(dǎo)也;三陰勢已成,遂導(dǎo)引而上也!
《辭源》的解釋也大同小異。我?guī)缀醪楸榱擞嘘P(guān)古漢語的詞典,均未能找到“相”有稱代用法的佐證。那么,“稱代”說到底源于何處?請老師同仁們加以指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