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區(qū)英華中學 劉衛(wèi)東
漢代,儒學一躍而為封建國家的指導思想,儒家思想及其倫理規(guī)范開始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滲透。法律倫常化可以說是漢代的特點!八牡隆弊鳛樗^的女性準則,應該是焦母這個封建老太太選擇兒媳的基本標準。下面,我就從“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來分析劉蘭芝被休的原因。
一婦德,秦漢時代的婦德標準是由貞順與才智兩部分組成。首先要忠于愛情,恪守婦道,善于侍奉父母舅姑和丈夫。面對縣令和太守的豪華權(quán)勢,劉蘭芝不為所動,固守愛情;為了愛的承諾,劉蘭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義無返顧,一死殉情:可謂大貞;“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可謂極順。至于才智,蘭芝“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也是知書達理,才藝雙全。“磐石”與“蒲葦”堅貞與共但責任不同的比喻更顯示了她的理性和聰慧。
二婦容,就是女子既要美麗又要能適宜打扮自己。詩中寫道“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作者精心的鋪排就是想告訴人們劉蘭芝的會打扮、有儀態(tài)和無雙美貌。
三婦功,即女工。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學成后“三日斷五匹”;緊要時“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不能不說精于女工。
既然“婦德,婦容,婦功”都是優(yōu)秀,那么問題一定出在“婦言”上了。劉蘭芝“奉事循公姥”“女行無偏斜”,這樣的恭謹禮讓是不可能在言辭上冒犯焦母的。是不是她無意的語言流露觸犯了焦母的忌諱呢?在劉蘭芝的語言中有這樣幾句“君即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這樣清晰的告白包含了蘭芝幾多埋怨,幾許凄楚。新婚日短,別離日長。劉蘭芝對于終日相守,彈琴鼓瑟的向往溢于言表。即使不能廝守日日,每天多一些時間共處說說話也聊以慰藉相思之情吧。然而這只能是一種奢望!皶円骨谧飨,伶俜縈苦辛”,伶俜的不只是身形,還有蘭芝那顆渴望關(guān)愛的孤寂的心靈。身體的疲勞當然可以忍受,但心靈的落寞難免使正當芳齡的蘭芝心存怨尤,言語之間自然會經(jīng)意或不經(jīng)意流露對兩情和諧的渴盼。焦母也一定會經(jīng)意或不經(jīng)意的聽到這樣的言語。也正是這樣的流露、這樣的語言使焦母“吾意久回忿”:焦母只有仲卿一個兒子,封建家庭特別看重的仕宦門楣與光宗耀祖的希望和重任自然都落到了他的身上,仲卿是家族的希望,更是焦母的希望,就是焦母后半世生活的寄托與倚仗。仲卿本是小吏,但焦母依然固執(zhí)樂觀地懷有無盡期望“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孝順的仲卿也正是按照母親的愿望兢兢業(yè)業(yè)的努力著,當母親和妻子發(fā)生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時,當心愛的妻子被母親休回家時,焦仲卿依然沒有忘記他的事業(yè),一再“吾今且赴府”。仲卿對事業(yè)的一意執(zhí)著正是焦母所希望的,而現(xiàn)在劉蘭芝對兩情相悅的渴望勢必影響到焦仲卿的事業(yè)進取心,勢必影響到焦仲卿未來大好的前程,就有可能給家族和自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是焦母萬萬不能容忍的,所以面對仲卿的詢問她說“便可速譴之,譴去慎莫留”。當焦仲卿“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時,焦母更感覺到了劉蘭芝對焦仲卿的情感攻勢的苗頭和未來威脅的嚴重性,也更加堅定了她的判斷和決定,她歇斯底里的槌床大怒,“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焦母是不可能允許有這么強烈的情感的人作她家的兒媳的。
可以說,是漢代相對寬松的婦女生活環(huán)境使劉蘭芝保留了比較真實的情感追求,但也正是這種真實的人性渴望加速了劉蘭芝在封建社會的隕落。悲劇是時代的,時代的悲劇不可避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