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
【注釋】
人事:指與人交結(jié)往來。
鞅:馬駕車時頸上的皮帶。這句是說居處僻陋,車馬稀少。
曲:隱僻之地。
墟曲:猶鄉(xiāng)野。
披:撥開。
【品評】
本篇是《歸園田居》第二首,著意寫出鄉(xiāng)居生活的寧靜。先是從正面寫“靜”。生活在偏僻的鄉(xiāng)村,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造訪。正因為沒有俗事俗人打擾,所以“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那虛掩的柴門,那幽靜的居室,已經(jīng)把塵世的喧囂俗念都遠遠地隔絕了。
不過,柴門也有敞開之時,詩人“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常與鄉(xiāng)鄰們共話桑麻。然而在詩人看來,與純樸的農(nóng)民披草來往,不是世俗的“人事”;共話桑麻,也不是“雜言”。與充滿機巧虛偽的官場相比,這里別有洞天。──這是以外在的“動”寫出內(nèi)在的“靜”。
鄉(xiāng)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樂悲歡!吧B槿找验L,我土日已廣”,令人喜悅;同時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這一喜一懼,并非“塵想”雜念!∠喾,這單純的喜懼表示著鄉(xiāng)居勞作使詩人的心靈明凈了,感情淳樸了。──這是以心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
詩人或從正面說,或從旁說,讓讀者去領(lǐng)略鄉(xiāng)村的幽靜和自己心境的恬靜!≡脝栐f:“此翁豈作詩,直寫胸中天!痹娙嗽谶@衷正是描繪了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解】
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草木長:草木叢生。
南山:江西廬山。
晨興:早上起床。
沾:沾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