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xué)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xué) 物理 化學(xué)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試論李白的悲劇人生及其特點

    安徽省安徽大學(xué)中文系 陶新民

    新學(xué)網(wǎng) > 語文 >  >  > 試論李白的悲劇人生及其特點

    以上對中西悲劇不同特點的看法,明顯是不全面的。上說所謂中國悲劇模式如說成儒家文化的悲劇模式,尚可商議,而中國文化并非儒學(xué)一家所能概括得了的?v觀中國歷史,先秦的屈原的悲劇就有其獨特性。班固曾猛烈抨擊說“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zé)數(shù)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之兼詩風(fēng)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離騷序》)。班固認(rèn)為屈原個性太強,“露才揚己”,又具有反抗性,不符合他的標(biāo)準(zhǔn)。班固是站在儒家立場說這番話的,故不奇怪。而他這種正統(tǒng)觀念在千百年歷史上并不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相反,人們普遍承認(rèn)的是另一種意見。時代較早的司馬遷在《史記》本傳中引用淮南王劉安《離騷傳》的話,盛贊屈原的高潔之志和廉貞之行:“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于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彼抉R遷本身就是個悲劇人物,他的思想便不是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他提出發(fā)憤著書說,并在《史記》中歌頌一些具有反抗精神、奇操異行之士,對歷史上悲劇人物灑一掬同情之淚。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代表了中國封建時代多數(shù)士人的觀點,屈原也是歷代人們仰慕的對象。與屈原幾乎同時的莊子也是個體精神強烈之人。他追求的是個體精神的自由解放。到了漢晉之際,這種個體精神尤為突出。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五“東漢尚名節(jié)”條云:“蓋其時輕生尚氣已成習(xí)俗,故志節(jié)之士好為茍難,務(wù)欲絕出流輩,以成卓特之行,而不自知其非也。”余英時在《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一文中謂漢晉之際士的“所謂個體自覺者,即自覺為具有獨立精神之個體,而不與其他個體相同,并處處表現(xiàn)其一己獨特之所在,以期為人所認(rèn)識之義也!保見《士與中國文化》)日人森三樹三郎甚至把魏晉時代比作意大利文藝復(fù)興,象竹林七賢里的嵇康、阮籍都是個性極為強烈的人,他們不同流俗,風(fēng)標(biāo)突出。他們也都是典型的悲劇人物。

    由上述可見,對中西悲劇精神不應(yīng)作簡單區(qū)分。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情況復(fù)雜,更不能以一種模式來概括。

    很明顯,李白的悲劇精神更傾向于司馬遷所說的這種模式(近似于所謂西方悲劇精神),與莊子、屈原以至魏晉名士的悲劇精神相近。

    首先,李白正是具有強烈的個體意識的人,他追求的是自己的特殊價值。他自視極高,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說:“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來,爾其天為容,道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痹凇抖褂陔S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中說自己“出則以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在《玉壺吟》中說自己“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鎖賢。”因此,他不大合流俗。在安陸時期,他得罪了地方官李京之,隨后給裴長史的信中也是軟中有硬,說“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民間傳說他腰間有傲骨,不能彎腰,正說出他性格上的特點。他在《古風(fēng)》第三十六首里說道:“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痹凇毒细栊小防镎f:“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倍纪嘎冻鏊诎碴憰r期處境的不妙。不久,李白便移家東魯。天寶初,李白待詔翰林期間,很快又遭受讒言,被賜金放還。這也說明了李白個性太強,不愿屈從于權(quán)貴,不向黑暗勢力低頭,他寧愿保持人格獨立,而不愿為富貴妥協(xié)于統(tǒng)治集團。他不象一般的政治家那樣混跡消融于官場之中以屈求伸。他的行為可以說是自律的,一切從自己的性格出發(fā),重視個人的自由,按自己的方式行動,縱使碰壁,也不回頭。他不太重視人際關(guān)系,不及時調(diào)整與適應(yīng)周圍的人與環(huán)境,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因此他終生都沒能與“讒”字脫離干系。他這種自律性行為與一般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他律式行為不同。裴斐先生認(rèn)為“從言行所顯示的性格看,李白思想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反中庸。中庸的要害在‘毋我’,他卻處處突出自我,言論上自命不凡,行動上亦與眾不同,言與行均表現(xiàn)出最強烈的自我意識!保《李白個性論》,《中國李白研究》1990集·上)所言極是。

    其次,在歷史目標(biāo)與道德價值的選擇上,李白傾向于前者,他追求的是建功立業(yè),是大濟天下,當(dāng)功成名就后,就回歸自然,作個隱者。他要在建功立業(yè)的過程中顯示自己的價值。他所欣賞與效仿的歷史人物也都是一些能人,如管仲、蘇秦、張儀、酈生、韓信等人,都是以事功而不是以個人道德名垂青史的,象蘇秦、張儀等人甚至是朝秦暮楚之士。李白蔑視王侯,戲萬乘如僚友,都不符合封建社會的為臣之道。在個人生活上,他醉酒狂歌,“志不拘檢”(《河岳英靈集》),追求自由自在,與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甚有距離,全然沒有莊重謹(jǐn)慎的大臣模樣,所以玄宗認(rèn)為他“非廊廟器”。李白自己也認(rèn)為“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清人應(yīng)時在《李詩緯》中云:“唐李白亦嗜酒,人稱之曰‘狂’。孔子曰:‘狂者進取’!目计湫卸谎谘烧咭病。若白者,豈孔子所謂‘狂者’與?”即認(rèn)為李白不是孔子所說的那種進取的狂者,這正說出李白與儒家思想的分別處。李白詩中在抒發(fā)自己的雄心抱負(fù)后,總要說到功成身退,原因是“功成不退皆殞身”(《行路難》其三),實際就是不愿受人宰割,而要保持生命的久長,精神的獨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游天姥吟留別》)“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行路難》其三)。與陶淵明一樣,當(dāng)建功立業(yè)與個人自由發(fā)生矛盾時,他選擇了后者。從這一點上來說,道家、神仙家、任俠、縱橫家思想以及魏晉以來的名士風(fēng)度都對其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他渴望身心的解放,而塵世卻同羅網(wǎng)難以掙脫,這真是巨大的痛苦,巨大的悲劇。

    當(dāng)然,各家思想對他的影響只是外在條件,這些思想之所以能對他產(chǎn)生影響還在于他本身有與這些思想契合之處,有利于其生根成長的土壤,這就李白獨特的個性,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亦即人們常說的“天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