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挖掘審美意蘊 陶冶審美情操──《琵琶行》教學設想

    浙江省余姚市第六中學 劉軻

    新學網 > 語文 >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3 > 琵琶行 并序 > 挖掘審美意蘊 陶冶審美情操──《琵琶行》教學設想

    2、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音韻美:

    音韻美是詩歌的基本特征,它是詩歌音韻上體現(xiàn)出來的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怎樣有感情地朗讀外,還要讓學生去體味詩中疊音詞──“弦弦”、“聲聲”、“嘈嘈”、“切切”,雙聲疊韻詞──“間關”、“幽咽”傳達的美感,因為這些詞或擬聲,或狀態(tài),或摩情,不僅細微地刻畫了琵琶女彈奏音樂的形象,而且充分地傳達了她的感情。因而,頌讀起來,總覺得有一股氣在胸中回旋、變化。

    3、引導學生鑒賞音樂描寫的烘托美:

    烘托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手法。詩文通過音樂效果的描寫(包括環(huán)境描寫和人的感受)來烘托琵琶聲的優(yōu)美動聽,深切感人。如:“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這動心移情的音樂不僅使人流連忘返,還誘得人去“尋聲暗問”;又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白描式的環(huán)境描寫,逼真地描摩出了聽者沉湎于音樂的癡迷情景,側面表現(xiàn)了音樂的神奇魅力。這不正是烘托產生的藝術效果嗎?

    至于音樂中的情感美,上文談到的幾點都有涉及,這里不再贅述。

    四、引導學生概括敘事結構,鑒賞整齊兼變化的結構美

    《琵琶行》以人物為線索,形成明暗對稱又交織匯聚的雙線結構,這種結構既嚴謹縝密又錯落有致,顯現(xiàn)出對稱的整齊美,交織匯聚的變化美。明線是琵琶女的人生遭遇,暗線是詩人的感受,兩線重點匯合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個句子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出詩文如下的結構:

    秋江夜送客

    暗線(詩人的感受)──────────────────明線(琵琶女的身世)

    第一次彈奏

    秋夜聞琵琶聲  月夜彈琵琶

    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移船相近邀相間,猶抱琵琶半遮面

    (兩線交織)

    第二次彈奏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凄涼話身世(悲慘飄零)

    我聞琵琶已嘆息

    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情感交織)

    第三次彈奏

    同病相憐感慨多 感我此言良久立

    為君翻作琵琶行 卻坐促弦弦轉急

    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

    (線索、情感再次交織)

    學生在討論中感受到結構的整齊美、變化美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討論兩條線索對揭示主題的作用,深挖結構的內涵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詩人只寫明線或只寫暗線,詩歌的主題將是怎樣的,如果交換明線和暗線,變詩人的經歷為明線,琵琶女的身世為暗線,詩中的人物形象將會有何變化,并與原結構進行比較談談哪一種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樣主題、人物將再一次在討論中升華,沖擊學生的情感閘門,產生出回味無窮的審美體驗。因為原結構的兩條線索揭示的是社會的變亂、政治的衰敗在朝野的反映,如果只寫明線或只寫暗線,就沒有詩人與琵琶女的情感共鳴,就不能產生出發(fā)人深省的思想主題。如果將明線與暗線交換來寫,突出詩人的不幸,弱化琵琶女的遭遇,詩人唱響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千古名言就不那么深刻感人,詩人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就不會那么強烈地感染學生,詩中的人物形象也會弱化,產生不出強烈的美感,達不到啟真、冶性的審美目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