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榜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完美結(jié)合的杰作。作者以高超的技藝,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富魅力、美不勝收的音樂世界。從而使此詩成為超越前賢,雄視古今的千古第一音樂詩。與彈奏琵琶曲的描寫相比,女主角出場的描寫雖比較簡單,但具有化直為曲之奇,引滿而發(fā)之妙。
其一,緣情設景,鋪墊渲染!杜眯小芬婚_始,便對環(huán)境進行渲染,為女主角的出場創(chuàng)造了一個適宜的場合和時機,作者以地上的寒江、高空的秋月、岸上的楓葉和水邊的菊花構(gòu)畫了一幅蕭瑟低沉的秋夜送客圖。給人一種蕭瑟落寞之感。渲染了寂寞而凄涼的環(huán)境。舉杯道別之際,仕途之苦,離別之怨,涌上心頭,主客雙方都多么希望有一曲清歌能排遣一下這胸中的郁悶啊。然而卻“無管弦”助興,以至于“醉不成歡慘將別”。這些描寫,不僅真實地表現(xiàn)了失意之人的悲涼心情,更為琵琶女的出場做了氣氛上的渲染和情節(jié)上的鋪墊。
其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主人和客人黯然傷神、相對無言,即將悲傷地分別之時,“忽聞水上琵琶聲”,無異于雨中送傘、雪中送炭。且這聲音的魅力之大,使得主人和客人深深地陶醉,以至于主人忘了回去客人也不愿開船。那么這琵琶曲由可人奏出?此人何許人也,竟有如此絕妙的彈奏技藝?暫不得而知之。這里,作者采用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描寫手法,產(chǎn)生了“先聲奪人”的藝術(shù)效果。
其三,變簡為繁,化直為曲。據(jù)詩前小序看,從“聞船中有夜彈琵琶者”到“問其人”再到“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其過程是直接了當?shù)摹5娭性凇昂雎勊吓寐暋焙,先是“尋聲暗問”,再是“琵琶聲停”,欲語還遲,終是移船相邀,添酒開宴,而其人千呼萬喚才姍姍而出。且是靦腆羞慚,“猶抱琵琶半遮面”?梢哉f,從“夜送客”之時的“秋瑟瑟”、“無管弦”、“慘將別”、“江浸月”,轉(zhuǎn)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是“千呼萬喚”了。但“邀相見”還那么不容易,又經(jīng)歷了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姍姍而出。與詩前小序所言相比,作者確實將相見的過程變簡為繁,化直為曲了。但絲毫不使人感到故弄玄虛,反而在讀者心靈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產(chǎn)生了極妙的藝術(shù)效果。
──原載《語文教學通訊》1994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