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在文章中所說,“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這兩件趣事是指什么?
第一件趣事是指作者小時候在父母的帶領下,去舊金山游覽著名的日本茶園。作者在那里發(fā)現了豐富多彩的非常有趣的鯉魚世界。
第二年趣事是指作者在八歲時曾聽過的一個有關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的故事。
3、作者為什么能夠發(fā)現自己所說的第一件趣事?
這主要得益于作者那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父母能夠不時帶自己出去游覽,給了“我”想象的機會。
4、在作者所說的第二件趣事中,除了作者自身的興趣外,還有沒有其它外在的因素在影響著作者?
有,這就是作者所說的中學的老師,他們給作者講述"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的故事,這是第二件趣事產生的直接因素。
5、“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指誰,他的哪些地方,把作者迷住了?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指愛因斯坦,他多年潛心研究的,但是在他死之后仍然沒有完成的論文(或者理論)深深地吸引了作者。這也就促使了作者自己不斷地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了解愛因斯坦,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也愛上了科學。
6、本文在材料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布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并沒有從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敘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長為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驗;在局部上,如高中階段,作者看了許多統(tǒng)一場理論方面的書,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圖書館,相關的理論書籍是怎樣啟發(fā)、引導他研究的,這里肯定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筆帶過,重點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據敘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內在的成為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7、本文體現了怎樣的科學精神?
本文三個主要部分,并不是簡單地敘述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為優(yōu)秀科學家最為重要。
⑴ 想像力: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chuàng)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局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創(chuàng)造,體現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⑵ 樂趣: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應該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秘,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戲”,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戲”使他們樂此不疲,充滿激情,不受外界的誘惑和干擾;而“境界”使他們不顧功利,不畏強權,只求真理。
⑶ 實驗精神:丁肇中說過:“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薄翱茖W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保ā稇懈裎镏轮瘛罚┯辛讼胂窳Γ辛藰啡,那只是成為科學家的最基礎的因素,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據,假說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不可能達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即使如科學家霍金靠睿智的頭腦創(chuàng)建黑洞理論,也要有數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實驗基礎,也不是空想出來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