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以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劇作蜚聲海內(nèi)外。特別是在當代,研究曹禺、改編他的劇作,使他的劇作以多種藝術形式重新和觀眾見面,已開成一股方興未艾的潮流。國外的許多學者和大學也都爭相介紹和上演他的劇作,曹禺已成為一位走向世界的藝術大師。
“窶人之子”
曹禺,1910年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名添甲,學名萬家寶。童年時,父親常常告誡他,不要忘記自己是“窶人之子”。他自幼天資聰慧,但性格孤僻。他受過較好的啟蒙教育,還很早地涉獵了大量的古典小說,并且是個小戲迷,覺得戲劇是“一個美妙迷人的東西”。
1922年曹禺考入南開中學。首次以“曹禺”筆名發(fā)表了小說《今宵酒醒何處》。同時,還嶄露戲劇表演的天賦。先后演過《少奶奶的扇子》、《打漁殺家》、《南天門》、《國民公敵》等多部戲。最為成功和為他帶來莫大聲譽的是他男扮女裝演《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
1928年曹禺被保送進入南開大學政治系學習,后又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在清華期間,他仍積極參加戲劇演出,有時還集導、編、演于一身。由于他出色的表演和才能,繼錢鐘書“清華之龍”后被譽為“清華之虎”。
1933年,23歲的曹禺創(chuàng)作了《雷雨》,成為中國劇壇上升起的一顆光芒四射的新星。隨后,陸續(xù)發(fā)表《日出》、《原野》、《北京人》。期間,擔任了國立南京戲劇學院教授。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前往重慶、江安。1947年奔向解放區(qū)。解放后,長期任文藝界領導職條。1951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擔任首任院長。
“寫《雷雨》是種情感的迫切需要”
大多數(shù)作家的創(chuàng)作都是由情感的洶涌激流推動的,不僅如此,這種情感的潮水還將強烈的折射到創(chuàng)作的具體過程和創(chuàng)作內(nèi)容。曹禺就是這類情感十分豐富的作家。他在創(chuàng)作《雷雨》時,就“隱隱仿佛有一種情感洶涌流來推動我,我發(fā)泄著被壓抑的憤懣,毀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同時,他還力求通過對故事的真實描寫,把嚴酷的人生深刻地描繪出來,并通過人物命運的高度巧合提示人物命運的殘酷性。
在《日出》的創(chuàng)作中,曹禺更是較之寫《雷雨》憋滿了一腔憤怒之情,這是他情感的又一次更強烈、更深沉的輸出,是作家崇高的人道主義對舊世界的控訴。
《北京人》是曹禺寫的最好的劇本,它是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思索而完成的。它既蘊含著作家的希望和憧憬,又體現(xiàn)了作家對戲劇審美境界更高的追求和向往,它是曹禺創(chuàng)作歷程的一個高峰,是一部傳世的杰作。
觀察與思考是創(chuàng)作的必經(jīng)之路
觀察生活是曹禺的習慣。他總是揣著一個小本子,隨時把觀察到的生活景象、人物的言談、動作記在筆記本上。一次,一位做豆腐的老婆婆使他他產(chǎn)生了興趣,他一觀察就是三天。
在寫《日出》的時候,他經(jīng)常到妓院聚集的地方去了解、調(diào)查。有一次差一點被打瞎了眼睛。他還冒著被熟人看見,名譽受損的危險。為了獲得資料,為了在黑暗的角落從那些污穢的“可憐人身上”發(fā)現(xiàn)人間美好的心靈,他遭受了不知多少折磨、傷害,甚至侮辱。曹禺就是這樣以一個藝術家獨特的人格魅力去實現(xiàn)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目標,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曹禺是一個不敷衍的人。他潛心設計結構,他在戲劇結構上的高超和妙手天成,是“五四”以來任何一位劇作家都無可比擬的。在人物塑造上,他更是花費了全部心血。在創(chuàng)作《雷雨》時,他給人物寫小傳、札記,所以,每個人物出場時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介紹。這是曹禺的發(fā)明,在他以前還沒有人這樣做過。
曹禺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時代特色比較鮮明的作家。他不像有的文人那樣懂得和善于保護自己,甚至有時顯得缺少獨立思考。通過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極其偉大的、天才的人是如何被時代蠱惑、扭曲、吞筮。可以這樣說:由于時代、社會的原因,妨礙了他成為莎士比亞式的人物。盡管如此,從《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曹禺以不懈的藝術探索精神,在現(xiàn)代話劇的思想和藝術高度上,奠定了自己作為中國現(xiàn)代話劇史上一代藝術宗寶貝的無可爭辯的歷史地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