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霖鈴》詞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寫對別后情形的設(shè)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內(nèi)心情感的?
明確:一個“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緒:“去去”是說他將越行越遠(yuǎn),直到楚天盡頭;他感到實在難以忍受這清秋季節(jié)的遠(yuǎn)別;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殘月冷輝中,楊柳依依,晨風(fēng)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涼。他愁的是這一去將連年不歸;想到今后將非常孤獨、寂寞,美麗風(fēng)景無心觀賞,相思之情無處述說,他就更加憂郁、悲傷了!
2、這首詞的上、下片是怎樣巧妙過渡的?
明確:長調(diào)的過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脫”,又不能,“明黏”。這首詞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用的是半虛半實的寫法,由此過渡到下片的虛寫,真是既不“全脫”又不“明黏”。下片的開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詞家稱這類句子為“換頭”,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jǐn)?shù)不一樣),也承接得巧妙:先宕開一筆,說離別使人傷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緣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轉(zhuǎn)到現(xiàn)實中來,說在這“冷落清秋節(jié)”中離別更使人難以忍受,更深地開拓了詩的境界,下面再說別后生活的設(shè)想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為什么特別動人?
明確:這首詞中的“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跟“寒蟬凄切”一樣,也是融情入景的寫法,為什么特別動人呢?第一,它把楊柳、風(fēng)、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廣幅鮮明的畫面。關(guān)于楊柳和殘月,溫庭筠在一首送別詞里曾寫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保ā镀兴_蠻》)關(guān)于風(fēng),曹植也曾寫過:“愿為西南風(fēng),長逝人君懷。”(《七哀》)這樣一幅凄清的畫面會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并渴望再次團(tuán)聚,言外之意無窮。第二,這幅畫面又是出現(xiàn)在一個特定時刻里──“酒醒”之后。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更何況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嬌》云:“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薄伴e滋味”其實正是愁滋味。試想,柳永此時不過是他離開心愛的人的第二天早晨,“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留在心上,面對著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煙波”,他還要繼續(xù)前行,離自己心愛的人更遠(yuǎn),真是“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4、《望海潮》一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望海潮》描繪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寫杭州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從地理位置上說,它是東南的重鎮(zhèn);從歷史傳統(tǒng)上說,它自古以來便是繁華都市;從自然景觀看,這里有著名的錢塘江,有秀麗的西湖;從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設(shè)施極美觀,人口密集;從百姓生活看,人們安居樂業(yè),笙歌處處,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悅。作者在詞中全面、細(xì)致地描繪了古都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dá)了作者對杭州風(fēng)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5、《雨霖鈴》里描寫了哪些離別情景?詞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寫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詞具有怎樣的意境?
明確:《雨霖鈴》描寫了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fā)時難分難舍的痛苦,設(shè)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涼、悵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詞的上片主要實寫離別時的情景,下片則是對別后的設(shè)想。整首詞意境纏綿悱惻、凄涼清麗。
6、《望海潮》這首詞是投贈之作,這一寫作目的對于它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樣的影響?
明確:作者對于杭州的自然風(fēng)景的秀美、壯麗和市井的繁榮、奢華身臨目睹后,充滿了新鮮感和驚喜、艷羨之情,所以能敏銳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點,加以詳細(xì)、具體的描繪。詞中所描寫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會歷史面貌。但因為他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求得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因而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贊揚甚至奉承,這就使得這首詞在最后出現(xiàn)了一個格調(diào)不高的結(jié)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