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銅陵市第三中學 吳禮明
趁著剛才就課堂上一番揮發(fā)青年理想的陳詞,我說大家將書翻到第6頁來讀讀《雨巷》。于是眾人讀書。然后我問他們感覺與《沁園春·長沙》如何,學生說不一樣。我問怎么個不一樣法?他們說柔得多。我說那好,再讀,詩歌就是要讀,如果讀得深了,味道就出來了。于是又一陣子的好讀。然后是逐節(jié)感受讀,且略不表。
我說你們讀得輕柔點,不要破了望舒先生的夢。夢一般在晚上做,也可以在白天來做。這銅陵的天氣這幾天陰沉沉的,也下了些雨,使人狂躁,也使人憂郁!队晗铩防锏挠,不知有多大,估計不會是很大的,但也不小,否則不會打傘的。我們來看第一節(jié),很有意思,頗值得玩味的。不妨再來讀讀: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撐著油紙傘”,表明下著雨,但“油紙傘”我們今天還能見到不?學生說不能,哎,是啊,不能,今天基本上都是所謂的陽傘,很輕巧,很精致,也五顏六色的,美不美呢?學生說很美。我說過于精致的所謂美麗缺少了美感,就憑這一點,這“油紙傘”也有點古幽幽的意思了。“獨自”說明什么呢?說明孤獨,但還不是很明顯。“彷徨”是什么意思?學生說是來回地慢慢地走,哎,徘徊啊,猶豫啊,都可以,但這個“走”里有什么意思呢?為什么不是“徑直”地走過去,或者叫“穿”過去呢?好舉手的查同學說,有心事吧。我說是啊,有了些孤獨的意思了。“悠長,悠長”,再讀讀看,有什么感覺?可能,巷子確實很長很長,僅僅是這點嗎?問了幾名學生,有的重復說“很長很長”,不是一個意思嘛,有的說還沒有想好。我說,我們將后面一個“悠長”去掉怎么樣?或者換上另一個詞,比如“幽邃”,又怎么樣呢?學生說去掉當然可以,感覺好像少了點東西。我問少了什么,說不知道。至于換成“幽邃”,有學生在下面說倒不如“悠長”好。我問好在哪里,他也不知。我說你再讀讀,他讀了。我說,哎,你將那點語氣帶進來就可以了,是感嘆,我們可以在前面加上什么感嘆?有學生說“無奈的感嘆”,我說這就對了,也無妨理解為一種淡淡而緩緩的感覺,但不是難耐的感覺。
我又問“寂寥”是什么意思?學生說是寂寞,孤獨。我說最好查查字典再說。大家都沒有帶,我說,還是我說吧,“寂靜空曠”。我說這一詞要表達什么意思呢?有學生說是寂寞,孤獨,。我便問他為什么要這樣理解,他說又沒有其他人。是啊,將內心的那種孤獨感凸顯了。
我又說剛才解釋的時候說“寂寥”是“寂靜空曠”的意思,如果撇開心理感受,是不是在詩人的周圍真的是“寂靜空曠”呢?比如說,我們走在大路上,會不會有這種感覺?學生說可能不會吧。我說這“不會”好,走在那里才叫“散心”呢。那詩人是走在哪里呢?學生說不明知故問嘛。我說在哪里,他們說在“雨巷”里。我說很好,那你們對巷子,或者說過去的民居知道多少?學生說北京有巷子,我問她“你去過嗎”,她說在電視里看過,不是很清楚。我問還知道那里有巷子,有學生說在他們老家,但現(xiàn)在好像都沒有了。我說不要緊,將我們前后兩棟教學樓靠近,再靠近,靠得約莫兩個人過去的時候,就成了巷子了。“那么,這時會有什么感覺?”我問。學生說那很窄,很陡。我說對了,街巷很長,但很窄,兩邊是高高的墻壁。你現(xiàn)在到徽州民居走走,就能夠感受到的。即使不去那里,到我們附近的荷葉洲上去,也可以感受的到的,只不過街巷要寬得多,因為不是民居,過去是商業(yè)場。黃梅戲《徽州女人》大家看過沒有?學生說沒有,我說也沒有關系!痘罩菖恕肪驮诨罩菖臄z的,當然舞臺戲就無所謂了。講述在徽州一個閉塞的類似于巷子的小村落里,一個15歲的女子出嫁了,沒想到她的男人在嫁娶之日離家出走,由此開始了漫長的寂寞人生。女人在淚水中苦等35年,最后丈夫在外娶婦攜子回來,男人問她是誰?她卻回答是孩子的姑姑,平靜地接受了眼前的一切。只簡單地說了,有學生便說好可憐的女人。我說是很可憐啊。
我說,如果我來演電影的話,一定要選一個非常狹窄的地方,非常逼促的地方,將鏡頭放大,拉長,就會看到在兩邊的高墻往前延伸,再延伸,看到了一個很小的撐著油紙傘的身影,無聲地,靜靜地在徘徊,好像有滿腹的心思。而街巷空無一人,只有那頂油紙傘在緩緩地移動……(下課,不表。)
大家想想,那油紙傘可能是什么顏色?學生說可能是灰色,暗色,我說我想也是的。還有“獨自”、“彷徨”、“寂寥”是什么意思?將它們都放到那個打著油紙傘的人的身上。學生小聲說那悲愁的氛圍很濃。是啊,我說,這一節(jié)的講頭就在這里,所以這時的“希望”也就不奇怪了。希望遇上一位姑娘,也不奇怪,但奇怪的是希望遇上“結著愁怨的姑娘”,又是為什么呢?學生說人在這寂寞的時候很想遇到人來傾訴。我說這很正常,但為什么是“結著愁怨的姑娘”呢?學生說只有“結著愁怨的姑娘”才能理解他。我說你說得很好,這就叫“理解”、“知心”,她深得愁心,所以她能夠理解另一顆愁心,這便是心心相惜的道理。我又問,那為什么是“丁香一樣的姑娘”呢?學生說,丁香很美。我說確實很美,但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學生思考,不得結果。我說,那你們看看第9頁課后練習四。學生說“丁香花纖小文弱,清香幽雅”。我說大家看看這樣的女子多可人憐人呢,我們再看看其中的古詩所寫,是不是也很意思呢?“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滿把都是愁啊。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愁”呢?“愁”我們是看不見的,但我們又是看得見的,是不是?戴望舒先生的筆下究竟是怎樣一個“愁女”呢?大家讀讀詩的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于是學生讀。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象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地籬墻,/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