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中學 雷國鋒
⑼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敗哉?(言辭,言語)《信陵君竊符救趙》
⑽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保ㄍ妻o!稜T之武退秦師》)
⑾ 停數(shù)日,辭去。(告別!短一ㄔ从洝罚
⑿ 不辭勞苦。(推托)
鄙:
⑴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境;邊遠的地方!稙閷W》)。
⑵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陋;目光短淺!恫軇フ搼(zhàn)》)。
⑶ 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沒見過世面!队杻示康》)。
⑷ 孔子鄙其小器(鄙視!队杻示康》)。
⑸ 先帝不以臣卑鄙(鄙俗。《出師表》)。
⑹ 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低下,粗俗!俄n非子·五蠹》)。
⑺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輕賤。《孔雀東南飛》)。
⑻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境,用作動詞,把……當作邊境!蹲髠鳌T之武退秦師》)
⑼ 言語粗鄙。(粗俗)
微:
⑴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無!肚G軻刺秦王》)。
⑵ 一日,風雪嚴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隱蔽,不顯露!蹲笾乙愎菔隆罚。
⑶ 其文約,其辭微(含蓄。《屈原列傳》)。
⑷ 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小,細小!妒娚接洝罚。
⑸ 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輕微!垛叶〗馀!罚。
⑹ 微斯人,吾誰與歸?(無,沒有!对狸枠怯洝罚
⑺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稍微。嫕,yì。婉嫕:柔順和靜!都烂梦摹罚。
⑻ 禍患常積于忽微(一寸的百萬分之一。忽微:微小的事!读婀賯餍颉罚
⑼ 微言大義(精深奧妙)【精微的語言和深奧地含義】
⑽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假如不是!稜T之武退秦師》)
⑾ 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微小,輕微!度龂尽ぢ≈袑Α罚
⑿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犊诩肌罚
⒀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賣油翁》)
⒁ 人微言輕。(輕微)
之:
⑴ 作《師說》以貽之。(第三人稱代詞,他!稁熣f》)
⑵ 子犯請擊之。【第三人稱代詞,他們(秦軍)!稜T之武退秦師》】
⑶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ǖ谝蝗朔Q代詞,我!读H藺相如列傳》)
⑷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指示代詞,這些。《師說》)
⑸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的!冻啾谥畱(zhàn)》)
⑹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結(jié)構(gòu)助詞,補語的標志。得!队伟U山記》)
⑺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稁熣f》)
⑻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隆中對》)
⑼ 悵恨久之。(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蛾惿媸兰摇罚
⑽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音節(jié)助詞,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睹熳运]》)
⑾ 輟耕之壟上。(往,到。動詞!蛾惿媸兰摇罚
⑿ 是寡人之過也。(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的!稜T之武退秦師》)
⒀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燭之武退秦師》)
3、結(jié)合上下文,翻譯下列句子,并體會人物對話的言外之意。
答:見“參考譯文”。
九、參考譯文
1段、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2段、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排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后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就答應了。
3段、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臣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害處。況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后,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城據(jù)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現(xiàn)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邊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定了盟約。并排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wèi),就率軍回國。
4段、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借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lián)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十、附錄
參閱2002年9期《語文學習·關(guān)于“闕”字的讀音》P40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