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1、包身工制度是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顆毒瘤,在當代社會已經(jīng)消失了。學生閱讀時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包身工的苦難生活,更難于理解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查閱與寫作背景相關的資料,以利于對課文的理解、把握。
2、本文篇幅較長,表達方式多樣,學生抓住課文線索略有難度,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抓住新聞事實和新聞背景兩個方面,分別歸納相關內(nèi)容。
3、教學時,可以抓住以下要點:
⑴ 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為線索組織材料;
⑵ 點面結合的手法;
⑶ 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復雜記敘中有條理地穿插描寫、議論和抒情。
4、課文雖然是老文章,反映的也是上世紀初的事情,和我們的時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現(xiàn)出一種社會責任感、一種對于人的尊嚴和生存權利以及勞動權利的尊重,這些情感卻是永恒的。從這個角度講,文章仍然有它的時代意義和人文內(nèi)涵,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權意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