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六冊有一課《收易拉罐的小男孩》,講的是兩個美國小男孩利用星期天到鄰居家收易拉罐,賺錢想買一輛汽車。無論刮風下雨,還是下雪,他們都堅持著。
學完課文后,我們被那兩個小男孩的執(zhí)著而感動著。課后,有這樣一道習題“如果你是這哥兒倆中的一個,你會怎么做?”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我會繼續(xù)這樣做下去,一直到買到汽車為止!薄拔視礁嗟娜思胰ナ找桌蓿瑪更多的錢!薄拔視蓖瑢W們都想著如何更快地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這時我們的“小機靈”陳剛舉起手,他的回答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老師,我們的任務是學習,并不是想著如何賺錢。再說,周未還要去學畫畫、英語一些課外的知識,哪有時間去各家收易拉罐呀?更何況一個易拉罐和一輛汽車的錢差太遠了,需要太長的時間了,為了長大以后的事浪費好幾年的時間不值得,老師不是說‘時間就是生命嗎?’”我走過去摸了摸他的頭,“你說得確實有一些道理,但是,這小哥倆為了實現(xiàn)理想而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你說對嗎?” 陳剛點了點頭。
課后,陳剛的話還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中,深深的觸動著我,我的學生和書中的主人公的年紀差不多,由于生活和教育的環(huán)境不同,對待一件事的看法卻有如此的差異。美國的教育模式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使每個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中國的家長則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孩子無奈的按照家長的意愿發(fā)展,從而造成象陳剛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從小就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學習,然后考上大學,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這種教育的結(jié)果肯定是失敗的,極大的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
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的空間,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把禁錮在“學習至上”的怪圈兒中的孩子解放出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