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經(jīng)典課文,我認為這也是一篇很重要的課文,所以我想把這課當作一堂公開課。經(jīng)過了三次備課,先自己獨立進行備課,接著查找資料,把自己需要的記錄下來,最后進行整理完成第三次備課。本以為差不多了,不會出太大的問題,可是一上課問題就出來了。
上課伊始,我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課題,學生在一次次猜謎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然后由課題讓學生找到關(guān)鍵字“腳”,接著直接進入課文的重點部分3、4、5小節(jié)。開課很順利,可接下去就事與愿違了。學習第三小節(jié)時,我采用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讀懂了什么?這樣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課文中的句子讀出來,并在我的引導下明白了這一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和顏色。我以為學生都懂了,按我的估計我也覺得他們應該懂了。我便讓他們按課文中的介紹把爬山虎的腳畫出來,學生一聽都興高采烈的拿出本子來畫。可當我下去看他們畫時,學生剛才的那股高興勁不見了,都皺著眉頭,原來他們不知怎么下筆畫。其實他們就是沒真正的讀懂課文,如果這是我停下來,讓他們回到課文中去再讀一讀、學一學,就不至于后面耽誤那么多時間了。可我還是估計他們應該會,提醒他們從"莖上"開始畫就行,于是只是再提醒了兩句,可學生畫的都是錯了.這下我著急了,趕緊讓他們停下來。我連忙在黑板上畫出了爬山虎的莖和葉子,讓學生畫它的腳,學生還是找不到位置。我當時很生氣的說道:“自己去看書,到書上去找答案!睂W生們都低下頭去看書找句子,接著我讓一個孩子站起來讀,然后全班讀,讀完了再找到關(guān)鍵詞“葉柄的反面”。這時學生才恍然大悟,原來它的腳長在葉柄的反面,學生們很快就畫出來了,可此時離下課只剩十分鐘了!疤炷!怎么會弄成這樣!”接下來的十分鐘就講了爬山虎爬的過程。本打算是講完三個小節(jié)的,可現(xiàn)在只講了兩個小節(jié),而且第二小節(jié)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學習。
課后我想了想,如果我能在講第三小節(jié)時,讓學生多讀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同桌同學互相介紹一下,全班齊讀,找到關(guān)鍵詞理解,學生應該能準確的畫出爬山虎腳的位置也就多花三到五分鐘的時間,學生就能弄懂了,也不至于后面耽誤了很長的時間,沒有完成教學任務(wù)。可就因為我對學生的高估,致使學生沒能在有效的時間掌握知識,而我也沒能完成任務(wù)。這就充分證明備學生的重要性,寧可把學生估計低些,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使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完成教學。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