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浪
選在語文課文中的鄭振鐸的《燕子》,第一段是這么寫的:“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保ㄌK教版是放在第八冊上,文字上作了小小的改動。)一位教師是這樣來啟發(fā)學生讀好這一段的:“我讀了這一段,覺得作者寫得好,幾句話就把燕子寫活了,但又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你們讀了,有疑問沒有。要是有,你們說說看,是不是和老師一個樣?”有的說:“為什么說是‘俊俏’呢?”師:“因為燕子的翅膀好看呀!說明作者會用詞。我不是這個疑問!庇械恼f:“為什么說‘活潑機靈’呢?”師:“這是作者的感覺啊!說明作者用詞十分精確。這個問題提得有點價值,可也不是老師的疑問!边@時,教師提示一下:“我們寫動物,一般都是從頭寫到腳,作者寫燕子,寫了幾個方面?”學生說:“寫了羽毛、翅膀、尾巴三個方面!睅煟骸拔业囊蓡柧驮谶@里,你們說說看!睂W生一下子說出來了:“為什么只寫這三個方面,頭呀,嘴呀,眼呀,還有身子呀,腳呀為什么不寫呢?”師:“對了,老師就是這個疑問。你們能回答嗎?”對這一疑問的解決倒不難,花不了多少時間,學生就說出:作者抓住重點,寫出了燕子外形的特點。這一段寫得好,好在哪里,學生明白了。
從課堂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還不會提問題。古人說:學貴有疑?墒,小學生缺少提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培養(yǎng)。前幾年有人提出:要學生帶著問題讀。這問題是教師提給學生讀的,所以只能算是給學生提問題的示例。倒底怎么提問題,學生仍然是茫然的。后來有人提出要學生讀出問題來。這對學生學而生疑來說,比帶著問題讀是前進了一步。但是,就學生而言,如何讀出問題來,仍然處于有徑無路走的狀況。上述這位教師的做法,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把問題提供給學生的同時,還使學生悟到這個問題是怎么提出來的。這樣,就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提問題的能力。學貴有疑就要學而生疑,培養(yǎng)學生具有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學生不僅可以把今天的學習搞好,而且還是他們終身受益的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