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安丁所中學(xué) 丁海意
《龜雖壽》又稱《神龜雖壽》,是三國時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在建安十三年一月,當(dāng)時他已五十四歲了,正是赤壁之戰(zhàn)前夕。
《龜雖壽》是一首極富哲理意味的詠懷詩,詩中表現(xiàn)了曹操樂觀自信,頑強進取的精神,對后人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全詩十四句,除末兩句為與詩句內(nèi)容無關(guān)的樂譜套語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節(ji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這四句托物起興,興中有理,以神龜和騰蛇為喻,說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guī)律。“神龜雖壽”,說命長;“騰蛇乘霧”,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長,本領(lǐng)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運,也就是違逆不了客觀自然法則。人亦如此,長命百歲,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為土灰。
死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卻引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認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時行樂;另一種則認為既然要死,就應(yīng)該使生活有意義、有價值。而詩人是怎樣認為的呢?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千里馬已老,且又伏在槽櫪之間,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懶,還是“志在千里”,這就顯示了千里馬的素質(zhì)和氣概。這兩句是比喻,是為了引發(fā)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烈士暮年”和“老驥伏櫪”相呼應(yīng),“壯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曹操這時已擊敗了袁紹父子,平定了北方的烏恒,準備舉兵南下攻東吳,因此他豪情勃發(fā),壯志凌云,對建功立業(yè)信心百倍。
這四句是全詩的意旨所在,也是一直為人稱道的地方。前四句頗有暗淡傷感之意,而這四句一出,頓改前調(diào),鳴奏出昂揚之音,突發(fā)出慷慨之聲。由此可見,曹操顯然主張有生之年積極創(chuàng)造,建立功業(yè),名標青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們壽命最后總有終結(jié)的一天,但壽命的長短卻有不同,這長短之期,不僅僅是天命決定的,還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質(zhì)上的保養(yǎng),又有適當(dāng)?shù)木裾{(diào)養(yǎng),那就可以延長生命。詩人在此好像講養(yǎng)生之道,其實他另有哲理,表達了一種不服老、不信甜蜜的人生態(tài)度。
詩的最后按樂章尾聲的格式寫上“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表面賦詩明志之意。
這首詩贏得了后人的贊美,并從中吸取了精神力量,就在于有形、有理、有情,且使三者統(tǒng)一,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單純說理,會使詩枯燥;抽象言情,也會使詩貧乏;一味示形,同樣使詩單薄。此詩理中有情,寓情于形,因而增強了感染力。全詩主要有三層:第一層,全部是以物為喻,以形見意,又意在言外,喻意富含!吧颀旊m壽,猶有竟時”以概括語出之;“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以形象語描之。兩句互文,說神龜、騰蛇、長壽、高能都有終結(jié)之時。第二層,先寫馬喻,再言人事,先用“志在千里”的具體寫法,后用“壯心不已”的概括語言,虛實相映,物人相發(fā),形象生動,類比貼切!蔼q有竟時”、“終為土灰”一意,“志在千里”、“壯心不已”同義,使行文富于變化。第三層,回應(yīng)第一層,又更進一步,總結(jié)上文,且歸于理性。第一層頗有降抑之意,第二層大有昂揚之態(tài),第三層又具深沉之思。這樣,全詩跌宕起伏,又肌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噴發(fā)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diào)。
全詩樸實無華,格調(diào)高遠,慷慨激越,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
附: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