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認識“伶、俐、婉、賊、澈、淙、袱”等7個生字;會寫“伶、俐、婉、唉、傍、賊、吩、咐、燥、澈、袱、蛇、救”等13個生字;掌握“婉轉(zhuǎn)、伶俐、唉聲嘆氣、傍晚、吩咐、口干舌燥、清澈、包袱、毒蛇、搭救”等詞語。
2.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 引導學生體會“既……也……”的用法,并會用它造句。
4. 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神鳥是怎樣一次又一次從依爾特戈爾可汗那里逃脫的,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從神鳥講的3個小故事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達出來的。
【教學建議】
1. 識字寫字。
識字:“伶、俐、婉、淙、袱”是形聲字,注意“伶”讀“l(fā)íng”,不要讀成“l(fā)ín”;“淙”讀“cóng”,不要讀成“zōng”。
寫字:“唉、伶、婉、燥、澈”等字可以與它們的同音字、形近字進行區(qū)別比較,便于記憶。
2. 理解感悟。
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從表面上看是這樣的:先總的寫神鳥聰明伶俐,誰也捉不到它;然后寫依爾特戈爾可汗三次捉住它,它都逃脫了,從而說明了神鳥的確是聰明伶俐的鳥。但是如果只引導學生理解到這一步是不夠的。課文更深一步的意思包含在神鳥講的三個小故事里,一定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并鼓勵學生勇于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加深感悟。
關于對三個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學生的思維可能會比較活躍。獵人、農(nóng)婦、阿爾拜都是善良的人:獵人因誠實守信,不貪財而錯殺了獵狗;農(nóng)婦錯殺了忠于職守的貓;阿爾拜錯殺了勇于救人而犧牲自己的烏鴉以后,都后悔莫及。而他們?yōu)槭裁从侄紓α酥伊寄?他們不是本質(zhì)上的壞人,而是好人犯錯誤。那么,怎么認識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動物?這個民間故事要告誡人們的是什么?這些都是需要深入體會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地想,勇敢地表達。
3. 小組討論。
抓住要點:
(1)神鳥老老實實讓可汗捉住,又約定“既……也……”;
(2)講的故事中狗、貓、烏鴉的遭遇都令人惋惜與同情;
(3)可汗被打動,嘆了氣;
(4)神鳥逃脫。
4. 思考、交流。
“唉,算了吧,確實沒辦法捉回它了!笨珊棺詈笳f了這樣一句話就回家了。從這個結(jié)尾你看出了什么?
(1)可汗也富有同情心。
(2)神鳥確實聰明,它知道凡是有同情心的人都會被這樣的故事打動,一定會發(fā)出同情的嘆息聲的。
(3)告訴人們:要做善良的人。
5. 本課可安排2—3課時。
教學資料
1. 民間文學
人民群眾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并在流傳中不斷得到人民群眾集體修改和加工的文學作品。不少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歌謠、諺語等,長期在民間流傳,但無確定的作者,都屬于民間文學的范圍。
優(yōu)秀的民間文學,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達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比如贊美善良、勤勞、勇敢等勞動人民固有的美德,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批判自私、懶惰、貪婪、兇殘等惡行。不少民間動物故事,則借助想象中的動物言行和動物之間的種種有趣關系,反映了勞動人民鮮明的愛憎和勇敢機智的品質(zhì)。
在表現(xiàn)形式上,民間文學大都以樸素的記敘為主,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自然展開,來揭示主題,發(fā)揮教育作用。由于民間文學多半是流傳在口頭的,要求便于記憶,所以多用反復、對比、重疊等修辭手法,使故事情節(jié)在反復、對比中產(chǎn)生扣人心弦、引人深思的藝術魅力。民間文學的語言樸素、清新、剛健,保留了勞動人民許多生動、形象、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和句式。
優(yōu)秀的民間文學,對各個時代文學的發(fā)展起著推動作用,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家,對于民間文學都非常重視,并認真地從中汲取創(chuàng)作的養(yǎng)料。在舊社會,流傳于民間的文學,由于受到歷史局限或剝削階級思想影響,會夾雜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甚至存在著糟粕,必須注意鑒別。
2. 詞語解釋
伶俐:聰明、靈活。
婉轉(zhuǎn):本課指(歌聲、鳥鳴聲等)抑揚動聽。
粗枝大葉:比喻不細致,做事粗心大意。
3. 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五年級下冊)中的《成吉思汗和鷹》和《報仇棒》,進一步感受我國蒙古族民間故事豐富的內(nèi)涵。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