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附小 吳萌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環(huán)境為專題的一組課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時許多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火車站,并用帶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表現(xiàn)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再加上敘述平實,語言淺顯,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huán)保教育。文章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于是設計時,我以“愛”之主題構建課堂,將這種濃濃的關愛之悟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和適當?shù)南胂罄斫馊鹗咳嗣駥ρ嘧拥脑诤,對動物的愛,再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在課堂中力圖體現(xiàn)“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情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讀式之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人們保護動物的博大愛心。
一、營造氣氛,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
贊可夫指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為了觸及到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很自主地進入情感場。課前,我特意讓學生欣賞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并出示了歌詞,讓學生從字里行間初步感知了人和動物之間的愛,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上課伊始,通過唱兒歌《小燕子》,感情朗讀第一課《燕子》中的第二段內容來導入新課,讓學生從讀中、從唱中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潑可愛,為學生理解后面的內容作了情感鋪墊。然后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質疑: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煩?這樣,一下子就讓學生進入了文本,讓她們的心一下子為燕子的遭遇而傷心著,為燕子身處境險而著急著。接著,通過默讀、思考、交流的方式,引出瑞士人民是怎么救助燕子的段落進行研究學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層層賞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從政府呼吁到居民救助到最后把燕子送上專列,都無不體現(xiàn)了瑞士人民對動物博大的愛。此外,在整個課堂上,我非常注重教師情感的帶動性。因為,我認為,只有教師自己對文章內容有了情感上的體驗,只有自己先被文章中的瑞士人民愛動物的舉動所感染所震撼,才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正因為如此,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導入語的設計中,我都進行了精心的預設,盡量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感情的導語下,感受到愛,置身于愛的氛圍中。
二、角色體驗,讓學生融入到文本中
《課標》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所以,我在設計時,就盡量不讓學生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當作小貝蒂,設身處地地閱讀想象,交流感受。例如:當學生從語言文學中感受到了小貝蒂不在乎饑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一心想救燕子時,我適時出示課文插圖,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看圖后結合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想一想小貝蒂仿佛在對小燕子說些什么?此時,學生情感的火花被點燃,思維的火花被激發(fā)。因此,她們進入了文本,把自己當成了小貝蒂,學著小貝蒂的動作、神情,深情地對小燕子說著。再如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列車開動了,人類的愛心感動了春天的精靈,車廂里的小燕子在唧唧喳喳,向人類致謝呢。你聽,你認真地聽,你安靜地聽,你聽到它們說什么了嗎?
你看,那只燕子正朝著一位抱孩子的阿姨張望,它在說什么?
你看,那只燕子正不停地朝著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揮動翅膀,它在說什么?
你看,還有一只可愛的燕子正深情地注視著貝蒂,它又在說什么?
這些動情的語言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在那里,他們激動著主人翁的激動,感受著主人翁的感受。親身經歷了故事情境,體驗了情境,感受了跟他們同齡的小貝蒂對動物的一種愛,體會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充分理解了課文。
三、多樣朗讀,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
《課標》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注重讀的形式多樣化。例如:對課文第三段——“人們不畏嚴寒四處尋找燕子”和第四自然段——“小貝蒂不在乎饑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的教學,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思想。對這兩部分內容的教學采用了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師引讀、多次合作朗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達到了語言積累,升華情感的目的。而且在朗讀中,我保證了學生充足的讀的時間,重視了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適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達到學生的心、作者的心、教者的心三者合為一體的效果,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直覺感悟能力。而且通過適時的引導,讓學生每一次讀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讀都有收獲,每一次讀都能使自己與文章的情感更貼近。整節(jié)課上,我從學生用情的讀書聲中,感覺到他們已經被文中人們對燕子的愛而深深地感染了。是啊,只有在學生自己走進了文本,才會真正的理解課文,才會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釋放出來。
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里,以“愛”來作一條線,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走彎路,一下子理清脈絡,抓住重點,進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體會表達方式,達到與作者共鳴。當然教學始終是一門比較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課堂上,我有時候考慮的只是自己的預設教案,沒有關注到課堂生成的精彩。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根據(jù)課堂上生成的情景,來推動教學的進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