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兒童學習文化、掌握知識的基礎,是小學語文基礎知識中最“硬”的部分。人的一生中2~20歲是語言發(fā)展的最迅速的階段。其中2~3歲是第一個最佳期,6~8歲是第二個最佳期。日本漢字專家石井勛研究證明:兒童識字,一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最強(也最愛識字),以后逐年下降。因此,我們得緊緊抓住學生入學后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進行科學的訓練,加大識字量。
可是,多年以來,漢字教學始終困惑著我們,我們一直在苦苦思索生字教學的著力點在哪里?如何讓學生生動、有趣、活潑地學習生字,以至樂學好學?大量研究表明,兒童認字的難易與字義密切相關,與字的筆畫數(shù)則關系不大;寫字需要先理解字義。理解字義,使得形、音、義連接強而耐久,有助于兒童正確書寫漢字;理解得越到位,書寫正確越有保證。
前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告訴女兒:“世界上有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優(yōu)美的詩……”古老的漢字,濃縮了遠古真實豐富的生活畫面,保存著中華民族珍貴的悠遠記憶。于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著采用辨析字形識字,以生動有趣的漢字游戲貫穿始終,通過想象、圖畫、比較、講故事等活動,調動多種感官,讓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觀察表達,放飛想象,大膽探究,合作學習,自主識字。
【片斷一】學習“土”
“春天里,我們去植樹。你端一盆水,我鏟一鍬土。”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土”,讓孩子們觀察,想象“土”字的來歷。
學生1:我把上面那個“十”想象成小草,下面那一橫想象成大地。春天來了,小草鉆出大地,你瞧,還長出了兩片葉子。
學生2:我把上面那個“十”想象成一堆土。春天我們去植樹,首先要挖一個坑,從坑里挖出來的土堆在地上,有一大堆呢。
教師:孩子們真會動腦筋,想得真好。是啊,春天來了,冰封的土地解凍了,泥土軟軟的,人們便開始播種、植樹了。你瞧,鏟出一鍬鍬土,堆成一個土堆。來,咱們把它畫下來:Ω。很像一大堆土吧?這是最古老的“土”字,是我們的祖先根據(jù)實物的樣子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種文字叫象形文字。后來,人們?yōu)榱藭鴮懛奖,便把上面那一大堆土用“十”來代替,寫成了現(xiàn)在的“土”字。
[立足教材,借助文本學習生字,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造,保護學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讓學生自動想象,開啟思維,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一個氣氛和諧、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課堂。]
【片斷二】學習“灑”“汗”
“灑下一滴滴汗珠,栽下一棵棵小樹!苯處煶鍪旧挚ㄆ盀ⅰ薄昂埂保尯⒆觽儾聹y它們的由來。
學生1:灑水,要把水灑出去,當然是三點水;右邊那個“西”字,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學生2:把水往西邊灑,這就是“灑”水。
學生3:干活要流汗,所以“汗”字是三點水和“干”字組成的。
……
[識字不必拘泥于字的原生義,孩子們自會有生動貼切的說法。]
教師(在黑板上簡筆畫出一個瓦罐):孩子們,這兒有一個大瓦罐。大大的肚子,窄小一些的瓶口,這瓦罐子是用來干什么的?(猜不出來沒關系,老師再表演朝鮮婦女頭頂瓦罐取水的情景)對了,瓦罐子是用來盛水的。(用簡筆添畫三滴水珠)可千萬要小心,別讓水灑出來喲。你發(fā)現(xiàn)了嗎,這幅畫里藏著一個漢字。“灑”字就是這么來的。
[在生動、有趣、直觀中幫助孩子們認識了“灑”字,教會了孩子識字的方法。同時了解漢字的特征,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為寫好漢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兒還有一個瓦罐子,這個瓦罐子上卻有一個記號(用紅筆在瓦罐上畫一橫)。這個記號表明這里面裝的可不是一般的水喲,而是一種看起來很像“水”、小孩子不能喝、大人才可以喝的、很特別的“水”。你知道是什么嗎?猜對了,就是“酒”,這個做了記號的瓦罐子里裝的正是“酒”!熬啤弊志褪沁@么來的。
[新課程教材觀告誡我們:老師不應該“教教材”,而應是“用教材教”。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教材,在“用教材教”時,使用一些“自選動作”,增大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得課堂教學大大增值。]
(用簡筆畫出植樹圖)請看這棵小樹苗,它像一個什么字?(用紅筆勾畫出“干”字)“樹干”的“干”字。植樹好累呀,累得滿頭大汗(一邊用紅筆添畫三滴巨大的汗珠)。你看出來了嗎?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字,什么字?對了,“汗水”的“汗”字。
[從整體感知事物是兒童的心理特征,基于此,教師致力讓“土、灑、汗”這些字在孩子們面前呈現(xiàn)出一幅幅完整的小圖畫。]
這個“汗”字來自于植樹,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說明古代的人很重視植樹?墒牵矘溆挚嘤掷,人們?yōu)槭裁催偏偏要植這么多樹呢?植樹究竟有什么好處呀?
學生1:植樹美化環(huán)境。
學生2:樹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出氧氣。
學生3:樹木能凈化空氣,森林里的空氣最好。
學生4:樹木能調節(jié)氣候,多下雨。
學生5:樹木能保持水土,不讓水土流失。
學生6:植樹還能鍛煉身體,幫我們減肥。
學生7:果樹能結果子,給人們補充營養(yǎng)……
[從引導孩子們體會漢字的來歷,巧妙過渡到感受植樹的好處,自然而然地滲透了人文教育,真可謂匠心獨運。]
【片斷三】學習“長”
“春天里,我們和小樹一起在陽光雨露下成長!苯處煶鍪静噬纳挚ㄆ伴L”,思考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字形。
學生1:我想根據(jù)這個字的顏色來記憶……
學生2:我想這個“長”字就像我拿竹竿去撈東西的樣子。一橫下面是我的兩條腿,一橫和它上面的一豎是我的雙手,那一撇就是我手里拿的竹竿。上次我的皮球掉進水池里去了,我就是用竹竿把它撈起來的。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記住漢字有多種方法,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記住漢字。
[孩子們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的翅膀,爆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亮點”,充滿童趣。教師充分肯尊重孩子的個性,肯定他們的奇思妙想——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這樣有利于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孩子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和識字能力。]
教師:咱們還可以編個故事來記住這個字。(用綠色粉筆板書一橫)春天來了,冰封的大地蘇醒了。小草發(fā)芽了,大地一片新綠。(板畫一粒種子)瞧啊,地下埋藏著一粒小小的種子。天暖暖的,種子蘇醒過來,它伸伸腰,發(fā)芽了(板書一提)。哎喲,泥土里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見,”泥土外面是什么呢?”種子自言自語地說,“我要到外面看一看。”于是它長呀長(教師一邊從下往上畫一豎,一邊講),一使勁,終于鉆出了地面。外面的世界可真美啊,它高高地昂起頭:“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彼^續(xù)往上長呀長,長出了長長的根(板書一捺),喲,還看出了紅紅的花朵(用紅筆板書一撇)。瞧呀,這不就是個“長”字嘛!來,寫一寫這個字吧。
[漢字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體現(xiàn)著形體美,充滿著生命活力。教師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的生活語言,淺顯易懂,充滿生活氣息,孩子們聽起來津津有味,意猶未盡,樂此不疲,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案例評析】
在教學過程中,有困惑,有期待,有驚訝,有笑聲,有爭議,有深思,有聯(lián)想,有歡樂,我們能感受到孩子們情緒極為高漲,思維極為活躍,究其原因是教師關注生命的發(fā)展,致力于實現(xiàn)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有效整合,創(chuàng)設情景,喚醒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體驗美妙的漢字文化,提升孩子的思維品質。整個教學活動充滿師生的激情,涌動著靈感,彌漫著人情味,成為一種具有生命意義的活動。
喚醒未被知曉或沉睡中的能力,點燃每一個學生生命的激情!@是我們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