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記》小鳥部分包含了人性的道理,所以把它放在最后以使全文厚重而有韻味。小鳥部分所寫的不只是通過小鳥反應(yīng)出人間之愛,更表現(xiàn)出整個自然界都充滿了愛;也是想寫出自然界有愛,人間則更是有大愛的!
小鳥部分用大量的文字總結(jié)了全文,升華了全文,也體現(xiàn)出了作者心中充滿愛。
小鳥部分從第七段到第十一段。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七段:
這一段“小鳥是怎樣玲瓏嬌小。 边@是一個感嘆句,寫了小鳥很小,原因是7—11段說明的是小鳥有人間之愛,而小鳥很小,比小鳥大的動物(乃至于我們?nèi)祟悾┚透鼞?yīng)有人性的美。選小小的小鳥為題材就是為了說這個。“西方人以青鳥為快樂的象征,我很認同。”寫出了小鳥是美的,是帶來歡樂的。這就是把小鳥作為文章的內(nèi)容來寫而不是用比小鳥更小但不美的動物來寫的理由。由于青鳥是快樂的象征,放在最前無可爭議。本段還對比北京的鳥兒,寫出了這里的鳥來得早,鳥也美。這兩點是以小鳥為題材的第二大依據(jù)。“來得早”則讓全文更合乎情理。本段的最后一句話寫出了因為青鳥所歌唱的是春天,而青鳥又是快樂的象征,所以看出作者喜歡春天。而春天正是萬物萌發(fā)、一切都在重新開始,充滿活力的季節(jié)。由此看出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片光明的,是善良的,充滿朝氣、充滿愛的!
第八段,先寫知更雀的美,再寫蜂雀的美,在不斷地提到鳥的小。這一點在通過和花進行的夸張對比中可以看出。還寫了看小蜂雀的時候“屏息靜立”,這個詞的運用是只有把心靈都投入到鳥的世界中時才會發(fā)生的,為后文說明道理時進行了鋪墊。用“弱不禁風(fēng)”這個詞寫出了小鳥的讓人心生憐愛,又用“小仙子”一詞進行比喻,說明了她喜歡小鳥和小鳥的可愛。
第九段開頭和上段呼應(yīng),是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寫了小鳥不但美而且多。很早的時候小鳥就開始了一天的生活。我認為這也是人們要向小鳥學(xué)習(xí)的地方。小鳥總是忙忙碌碌,從不偷懶。我們?nèi)祟愑钟惺裁蠢碛蔁o所事事,玩世不恭呢?前文早已寫了這是在大山中,有滿山的花朵和小鳥,這是一個很優(yōu)美的地方,才會讓人心魄俱靜。最后,運用古人的詩句來為自己的所見所感進行總結(jié),這更是妙上加妙,還為整段進行了提升。這種方法以后在我們的作文中應(yīng)常常用到。
第十段,段首就提升了一個語言的等級,提升到了人生的級別!澳惶煜亍钡囊馑际呛軓V闊的,直接把小鳥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又寫小鳥的巢很低,但我從不做偷卵抓雛的事,從側(cè)面看出作者的善良。通過“常常探望”,看出作者對小鳥的喜愛和對小鳥的尊重。通過“家庭”一詞更說明了“我”對小鳥的尊重和愛。通過假設(shè)對比自己父母的感受,通過反問寫出了小鳥的家也是充滿愛的,用自己來和小鳥進行對比更看出了作者喜愛小鳥。最后的話,總結(jié)了整個段落,讓文章密實,體現(xiàn)小鳥家庭中的愛。
作者通過比喻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小鳥所有的愛,通過反問句加強語境,又用一個詞語來提升整段等級。這都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運用在作文中的手法。
關(guān)于小鳥的最后一段,前文用的一切鋪墊全是為了這段。這段揭示了全文中心最輝煌的部分——鳥的人性之美。前文寫“心魄俱靜,屏息靜立”等詞說明作者已經(jīng)融入了鳥的世界,因此讓這段并不突兀;前文說“我”常來探望小鳥的家庭,在這段得到了接應(yīng)和證實。本段細細描述了小鳥從破殼到自己筑巢生存的全過程,大部分用擬人的手法來寫。
開頭第一句話“而且是怎樣有趣的事”,簡單對句子的變化,讓句子變得更有力度和語言的親和度,對于句子進行適當變化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本段寫了小鳥接受母親的教育和養(yǎng)護,最后自己成家也不忘把家建在父母家旁邊,可見鳥兒的情之深。
文章到這里也就完全結(jié)束了,作者通過對比、比喻、擬人、襯托、呼應(yīng)等手法,為我們揭示了自然界是充滿了愛的,我們?nèi)说纳鐣鼞?yīng)被愛所充滿。文章中對詞語的運用十分到位,沒有多余,讓整個文章十分整潔;對于句子進行適當?shù)念嵉箷泻芎玫男ЧA硗,作者讓我們從文章中自己領(lǐng)悟出中心含義而不是直接告訴我們,這樣的手法是相當高明的,可見作者的底蘊深厚。我們同時也感受到了布局謀篇的重要。
整篇文章渾然天成,文字簡潔有力,讓你感到大氣!
我們的世界到處充滿愛,看的是你有沒有一雙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因為,愛永遠是至美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