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曲胡笳救孤城
一、課文簡析:
《一曲胡笳救孤城》講述了劉琨巧用胡笳智退匈奴騎兵的歷史故事,贊頌了其面對入侵強敵時的勇敢與智慧。
課文開篇先交代了時代背景,西晉末年,北部邊疆很不安寧。在這種情況下,劉琨駐守晉陽城,勇氣可嘉,也為下文智退敵兵做了鋪墊。
課文接著寫匈奴騎兵將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晉陽成了一座“孤城”。此戰(zhàn),敵我力量過于懸殊,晉陽守兵不過兩千,而匈奴騎兵則有5萬之眾。在劉琨沉著指揮下,守城將士“利用有利地勢英勇抗擊,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盡管如此,由于“援兵未到”,加上“城里兵力減弱,糧食在減少”,“孤城”晉陽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劉琨不能不“急得團團轉”。
然后,課文用5個自然段的篇幅,詳細描寫了一天晚上,劉琨登樓巡察,面對冷月、荒漠……禁不住發(fā)出一聲聲長嘯,驚動了匈奴兵營。劉琨由此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就讓人取來了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胡笳,對著匈奴兵營深情吹奏。劉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騎兵的思鄉(xiāng)情。匈奴將領眼看將士們無心戀戰(zhàn),就連夜撤兵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傳為千古佳話!闭n文就此戛然而止,顯得簡潔傳神,既交待了故事的結果,又點了題。
《一曲胡笳救孤城》在寫法上有如下特色:
1 注重環(huán)境描寫。故事發(fā)生在北部邊疆晉陽城,這里是邊塞,有“冷月、荒漠、山丘……”,再加上五萬匈奴騎兵圍城,“孤城”這獨特的環(huán)境使讀者身臨其境,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作者也寓情于景,通過環(huán)境渲染守城之艱辛、破敵之艱難。
2 抓住典型事例寫人。劉琨以兩千人馬守住晉陽城,使五萬匈奴騎兵主動撤走,這絕非一般的以弱敵強、以少勝多,可謂神奇,劉琨這一被歷史塵封的英雄人物形象瞬間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劉琨的智慧不但在其愛國,能夠不畏強敵,勇守城池,更在于其有著深厚的音樂素養(yǎng),從自己嘯聲在匈奴兵營引發(fā)騷動而想到“四面楚歌”的故事,從而計上心頭,以一曲胡笳勾發(fā)匈奴騎兵思鄉(xiāng)之情,促其自動退兵。
二、學習建議:
·導入新課
導入方法一:
認識胡笳,導入新課:對胡笳,學生頗感陌生,教師出示胡笳圖片及資料,再播放胡笳曲,既可以增進學生對胡笳的了解,又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情境中,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為之后領悟胡笳退兵之妙埋下了伏筆。
導入方法二:由熟知的成語故事導入
講述成語故事:聞雞起舞。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劉琨(學習生字:琨)。今天要學習一篇關于劉琨的課文,課題是《一曲胡笳救孤城》。
·字詞教學
本文生字新詞較多,建議教學時要抓住字音、字形的重點與難點,分步解決。
通讀課文時要做到讀正確,字音教學的重點是:
騷擾:讀作sāo rǎo。
感染:讀作ɡǎn rǎn,不能讀成ɡǎn lǎn。
“對策”的“策”是平舌音。
字形教學的重點是:
笳:部首是竹字頭,可讓學生換部首再組新字;
騷擾:“騷”字右上角是“叉”,“擾”右邊是“尤”不是“龍”。
凄婉:“婉”字是形聲字,可以讓學生換偏旁后再組詞,歸類記憶效果好。
染:提醒學生右上角是個“九”字。
至于“水泄不通”、“哀傷凄婉”、“千古佳話”等詞語的理解可結合課文教學進行。
·閱讀教學
1 借助課題,整體感知。
孤城與胡笳本無聯系,但一個“救”字把兩者緊緊相連。初讀課文,學生明確“孤城”即晉陽,也知道是兵州刺史劉琨用一曲胡笳退了匈奴騎兵。把這兩層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就是全文大意。
2 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豐富其學習方式。
本文與多數課文有所不同,課后僅有“學習小建議”,意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課文時,要多考慮學生的學,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讀懂、自己學會,同時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建議:
幫助學生根據課題以及課后“學習小建議”,自己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綜合各種因素,學生學習的重點可以放在:晉陽怎么成了一座孤城?為什么一曲胡笳能夠救一座孤城,劉琨怎么會想到這個計謀的?
這些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或者小組合作學習解決。
(1)晉陽怎么成了一座孤城?這個問題的答案要點有:晉陽城在北部邊疆,本來就很不安寧;匈奴騎兵五萬人馬圍個水泄不通;援軍未到,兵力減弱,糧食減少。晉陽已到生死存亡之際。孤城中的劉琨“一面調集軍隊準備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可見指揮正確。在“匈奴騎兵幾次攻城”中,“劉琨指揮守軍沉著應戰(zhàn),占據有利地勢英勇抗擊,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可見劉琨還指揮有方。在“援軍還未來到,城里的兵力在減弱,糧食在減少”之際,“劉琨急得團團轉”,他是害怕嗎?當然不是。讀懂了“孤城”,旨在體會劉琨面臨險境時的大無畏精神。
(2)為什么一曲胡笳能夠救孤城?劉琨之奇,在于對音樂的高深造詣。這些宜讓學生好好讀書,從書中找答案:劉琨深知胡笳是匈奴人“最喜歡的樂器”,最容易勾起他們的思鄉(xiāng)情,因此選擇了胡笳。從“感染、士氣低落、無心作戰(zhàn)”等詞語可以看出這一點。二是劉琨善于音律,其吹奏胡笳動人心魄,請學生讀讀第4節(jié),展開想象,可以體會這一點:
胡笳曲是那么悅耳動聽,又是那么哀傷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喚久別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是年輕的妻子在思念著在外的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
胡笳曲還像是年幼的孩子在想念陌生的爸爸:“_________________。”
結合說話,理解“哀傷凄婉”等,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體會劉琨的智慧。
(3)劉琨是怎么會想到這個計謀的?由“四面楚歌”這個故事引起。
3 抓好朗讀,概括課文。
(1)教師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進入學生腦海;
(2)在討論交流有關問題時,一定要讓與誦讀結合起來。
(3)以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為線索,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