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琴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人們自然而然會贊嘆春天的生命。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學者贊頌過春天,留下過千古名篇,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在本冊教材中,作者在第一組安排了2首贊美春天的古詩。南宋詩人朱熹寫的《春日》是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
在教學這首詩前,我在考慮能否打破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方法,給學生新奇感呢?更增強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呢?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位同行的設計,從關鍵詞入手,自我探究,層層展開,效果極佳。受其啟發(fā),就有了這個設計的定稿,教下來也感覺不錯。主要有這些收獲:
一、精心設計導入,為教學做好鋪墊
春天是人們最喜愛的季節(jié)。每到這個季節(jié),人們喜歡踏青去賞春、繪春、畫春。在設計時我就收集了大量與春有關的詞語詩歌語段。授課之前,我組織學生朗讀了關于“春”的詞語詩歌,如二字詞語“暮春、陽春、春輝、春景、春華”等,然后過渡到四字詞語“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意盎然、春花似錦”等,大量詞語的誦讀,讓學生感到春天的奇妙,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在此基礎上,出示佳句名詩進行吟誦:“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春城無處不飛花——韓愈”、“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等。大量詩歌的呈現,讓學生領悟到詩人筆下的春天是那么美,與現實對照,啊,原來春天真的很美很美,這種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快樂的心情溢于言表。這為全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以心情為主線,層層展開
春天是那么令人贊嘆。南宋詩人朱熹在這樣一個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來到郊外,寫下了《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當時的心情嗎?當我一拋出這個問題時,學生們爭先恐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一個接著一個。是的,大家說了那么多表示心情的詞語,那么,朱熹當時的心情真的是這樣嗎?請你找一找依據。這樣,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文本中,層層展開,主動去理解詩歌的意思,作者表達的主旨。
三、以探究為方法,主動獲得
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地進入文本去領悟,如一個學生說:“勝日是指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贬槍W生的回答,我則作恰當的評價、點撥。因為有了先行者,學生很快得到啟發(fā),舉一反三,說得越來越好,理解的也越來越透徹,如學生說:“無邊就是一望無際,沒有邊際。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始終保持強烈的探究欲望,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而且說得很有道理,這也正是我預設的希望。這種打破詩歌教學的傳統(tǒng)做法,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自我探究的過程中,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更好地掌握了詞語的意思,理解了詩歌意思。
四、注重拓展,開闊視野
對于朱熹的這首詩歌,后人認為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勸告大家努力學習,勸告大家多讀書)。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結課的時候,我增加了這樣一段內容: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
《春日》這首詩,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qū),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xiāng)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在孔子的書籍中尋求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想嗎?能有知識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認識嗎?正因為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才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這首暗喻讀書的《春日》詩,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咱們應該像朱熹一樣在書海中求知,因為書海中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我覺得這樣對學生說。既是對詩歌的進一步闡釋,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當然,學無止境,教學也是如此。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