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奉方
教學片斷實錄如下:
師: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看大屏幕,體會撈鐵牛的準備過程。你想對它的準備過程說些什么呢?
生:他準備的東西很多。
師:誰還有什么理解?
生:他準備的過程很有順序。
(此時的學生沒有說出老師想要的答案:細致周密。老師想從反面帶著學生來理解,就是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但結(jié)果如何呢?)
師:你對準備工作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生:(沒有舉手的,似乎都理解)
(此時老師很尷尬,只有自己來提出問題)
師:為什么要并船搭架?
生:不并在一起船容易歪。
師:不要從反面想。誰再來說說。
生:--------------
(此時沒有舉手的了,老師只有自己來說)
師:船靠在一起,搭個架子,這樣使浮力一致。那么為什么要備船裝沙呢?讀第四自然段去找答案。
生:裝沙是為了撈鐵牛的需要。
師:誰再來說說?
生:把船上的沙鏟到黃河里去才能撈上鐵牛。
師:行。為什么懷丙要讓人摸清八只鐵牛沉在哪兒?
生:不摸清鐵牛沉在哪兒你的繩子往哪兒拴哪?
(聽到這兒,有的老師發(fā)出了輕輕的笑聲,學生的回答是多么的直白,沒有一點轉(zhuǎn)彎的意思,從反面體現(xiàn)了老師所設(shè)計的問題是多么的不恰當。)
師:你覺得他的準備工作怎么樣?
生;非常充分。
師:不但充分而且是那樣的周密細致。誰來讀讀這一段?
生:----------
(由于理解的不到位,學生讀的也不到位)
賞析:
學習本文應(yīng)有兩個目的:一是理解中心思想,二是學習按順序的寫作方法,在講解課文中應(yīng)以這兩點為中心,萬變不利其宗。在設(shè)計教學思路時,在理解課文時,應(yīng)當從設(shè)計的周到巧妙細致來體現(xiàn)懷丙的出色聰明,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最后歸結(jié)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聰明智慧的民族。教學思路設(shè)計不當,往往事與愿違,不帶背離了理解的方向,而且是越走越遠。教學思路為誰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他是由文章的中心來決定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