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小學 周益民
曾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林海》(六年制第十一冊),教學中有學生讀“大興安嶺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字可大不一樣”時,將“大不一樣”讀成了“不大一樣”,教師立即予以指正。臨下課,教師再次讓學生朗讀,誰料仍有學生在此處出錯。
近日,又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該課,課堂上有學生也將“大不一樣”讀成“不大一樣”,所不同的是,這位教師并未簡單指正了事,而是抓住這一語言細節(jié),作了一翻指點:
師:他哪兒讀錯了?
生:他把“大不一樣”讀成了“不大一樣”。
師:這兩個詞語意思相同嗎?
生:意思不同!按蟛灰粯印笔钦f很不一樣,區(qū)別很大,“不大一樣”是說雖有區(qū)別,但差距并不怎么大。
師:讀讀課文,看看大興安嶺跟秦嶺區(qū)別大不大。
生:它們區(qū)別很大。秦嶺“去橫”,而大興安嶺是“那么溫柔”。
師:一個險峻,一個溫柔,看來,二者確實——
生:大不一樣。
其后,課上學生多次讀及此處,再無一人出錯,且每每自然地作了重音處理。
面對同一個問題,兩位教師采取了迥異的教法,亦產生了不同的效應。審視后者的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將“糾錯”巧妙地化作了語言訓練的契機,先引導辨析語義,再啟發(fā)比較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課文內容同恰當?shù)谋磉_形式的聯(lián)系?梢韵胍,這種針對性極強的訓練,將給學生在學習語言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