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可攀
[釋義]攀:攀登,高得無法攀登。
[用法]形容很難達到,也形容高高在上,無法接近。
[近義]高不可及高不可登
[例]
1、這座山看似高不可攀,但大家經(jīng)過努力,還是登上了山頂。
2、我們反對把創(chuàng)作說得高不可攀,但也反對把它說成不須付出心血就可輕而易舉地做到。
盛氣凌人
[釋義]盛氣:驕橫的其實;凌:侵犯,欺侮。以驕橫傲慢的其實欺壓別人。
[故事]戰(zhàn)國時期,趙國國君趙惠望死后,趙孝成王繼位,但孝成王年紀尚小由他母親趙太后執(zhí)政。秦軍趁此時機派兵,攻打趙國。趙向齊國求救,齊國說要把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去做人質(zhì),才能出兵援救。趙太后最疼愛她的小兒子,舍不得叫他去。大臣們?yōu)閲仪巴局耄啻蝿裰G,太后都不答應,而且還說:“誰敢再來勸我,我就用唾沫吐他的臉!
這時趙國的老臣左師觸龍求見太后:“太后盛氣胥之。”意思是,太后氣勢洶洶,蓄怒待發(fā)地等待著他。觸龍以嘮家常的防止,講明道理,終于說服了趙太后,讓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zhì),齊國便發(fā)兵救援了趙國。
后來人們就把“太后盛氣胥之”說成“盛氣凌人”,作為成語使用。
這個成語見于《戰(zhàn)國策·趙策四》
[用法](1)形容傲慢驕橫、氣勢逼人的人。
(2)多作狀語,也作謂語、定語
(3)含有貶義
[近義]頤指氣使盛氣臨人驕橫跋扈咄咄逼人不可一世
[反義]謙虛謹慎平易近人
[例]他說話時那種盛氣凌人的樣子,令在場的人十分反感。
興國安邦
[釋義]興:振興、興盛;安:安定;邦:諸侯封國。振興國家,安定四方。
[用法]指使國家興旺發(fā)達,安定團結。
[近義]興邦定國
[反義]禍國殃民
[例]改革開放,發(fā)展經(jīng)濟是興國安邦的戰(zhàn)略。
[辨析]“邦”不能寫成“幫”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