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通過火星和地球之間的比較,大膽推測,提出假設(shè):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且通過實驗驗證了這一假設(shè)。符合科學研究的一般思維過程:(提出問題、實踐驗證、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
課文的第一段,圍繞“孿生兄弟”展開。先說誕生于:“40多億年前”再說相似:“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南極、北極,同樣有高山、峽谷,同樣有白云、塵暴和龍卷風,同樣是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時間都差不多。”四個“同樣”難怪,人們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并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边@是全文的核心問題。這里的推測是有根據(jù)的猜測,也是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有時“提出恰當?shù)膯栴}比獲得半個正確答案還重要”。
實踐驗證
不過我們在大膽設(shè)想后,還要小心求證。文章的二到八段分兩個方面展開具體驗證。一方面是水。首先是證明火星曾經(jīng)有水。根據(jù)有二:一是火星照片,二是巖石鉆孔分析。接著證明火星上水是從哪里來的呢?這是一個設(shè)問句,下面寫水的來源,這里也提出了兩種可能:一、“也許是持續(xù)了數(shù)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倍⒖赡堋霸谛值軅z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經(jīng)潛藏在一些礦物中了。當火山爆發(fā)時,這些礦物便分離出水,隨著熔巖釋放出來!痹O(shè)問的使用使得文章的條理更加得清晰,綱目分明。
本文最精妙的地方還在于遣詞造句的科學嚴謹,這兩個水的來源都用了比較模糊的詞語“也許”“可能”來推斷,因為我們并沒有真正地踏上火星,所有的這些都是據(jù)理推測,并沒有絕對的把握。再寫火星上留不住水的原因:火星本身的缺陷導致了這個結(jié)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對物體的吸引力也小得多。使得火星表面的水“集體大逃亡”!按筇油觥边@個比擬放在這里也很貼切,使得原本嚴肅的科普短文多了一些隨和、溫暖。這一點從課題“孿生兄弟”上也可以看出。這些都讓這一類的說明文多了一定的可讀性,文章也更生動有趣了。
問題解決了嗎?
另一方面是關(guān)于生命;鹦潜砻嫠疅o法存在,生命一樣是渺茫的。至此,課文開頭提出的問題“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币呀(jīng)部分得到了驗證。但是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推測:火星的生命有可能在地表下孕育。這個“謎”需要我們繼續(xù)去研究探索驗證。宇宙無極限,探索一樣無極限,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懸念,才讓我們的科學研究充滿無窮的魅力。
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本文一改嚴肅面孔,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孿生兄弟”、“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家常便飯”、“致命缺陷”、“一去不復返”、“集體大逃亡”、“裹挾著逃向”等,迅速拉近了文本與讀者的距離,比擬手法的運用,使學生在“溫暖”的語言環(huán)境中輕松地獲得對復雜科學問題的認識。
語言的準確性,是科普說明文的一大特色。本文作者深諳此道,不管是“推測”、“推斷”的區(qū)別使用,還是“也許是持續(xù)了數(shù)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的猜測,以及課文結(jié)尾不下結(jié)論,留下巨大想象空間,都充分體現(xiàn)出文本語言準確的魅力。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