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編寫組 陳錚
北京師大《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編寫組成員近來進一步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認真總結和反思了近一年來的實驗成果,深入分析了各實驗區(qū)反饋的寶貴意見。在此基礎上,統(tǒng)籌規(guī)劃前三冊和二年級下冊(以下簡稱第四冊)的內容,發(fā)揚一至三冊開放性、選擇性、適應性的特點,引導學生對第一學段做整合、鞏固、提高的學習,努力使第四冊更全面正確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體現“整體推進、培養(yǎng)興趣、學會學習、文化積累”的風格。
第四冊沿襲前三冊的體例,仍然以主題單元的形式呈現——用“主題”創(chuàng)設學習語文的情境,通過“單元”提供的學習活動,激發(fā)老師和學生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罢w推進”是我們的追求,也應當是實驗教材的特色?紤]到實驗區(qū)廣大教師學習新理念、把握新理念、實施新理念有一個過程,有些基層領導還習慣于用知識能力的“點”來要求并考查老師,以致如果沒有了明確的“訓練點”許多老師會感到無所適從。鑒此,第四冊“語文天地”中仍然編進去一些組詞、造句等單項練習,這些練習仍然圍繞著零散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不過在這樣做的時候,務請實驗區(qū)教師注意:
a.一定要整體設計單元教學的內容,盡可能把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教學與課文的教學、與實踐活動整合一下。不可隨意刪去綜合性活動的內容,也不可把除了知識點和能力點以外的內容當作家庭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而放棄教師的指導。
b.做每項練習活動,都應當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幾個維度去引導學生。認字的時候不忘學法,組詞的時候不忽視聽說的態(tài)度,造句時不放松是非美丑優(yōu)劣的比較……即使是做組詞造句填空等練習,也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不能當成任務自上而下地布置給學生。
為了保持教材的統(tǒng)一性和延續(xù)性,為了使實驗教師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第四冊仍然憑借丁丁冬冬兩個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沿用了原來的圖標,并通過“金鑰匙”一欄(包括“自檢”)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策略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設計如下:
一、關于識字與寫字
1.教材統(tǒng)計,本冊認字450個,寫字 個。教材安排了許多開放性的識字活動,課文及練習中又有許多滲透性的識字內容,所識的字幾乎是無法精確統(tǒng)計的。這樣,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第一學段認字1600~1800、寫字800~1000的目標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保證。
2.二、三冊《丁丁冬冬學識字》根據漢字的特點集中成批地識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第四冊也設置了三個《丁丁冬冬學識字》單元,繼續(xù)學習獨立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四冊學過的識字方法總結和整合,同時學習一定數量的生字。第二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一)》學習根據形聲字的聲旁猜字音。與前三冊學過的看圖認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認字、聽別人讀、部首查字等認字方法整合,每位學生都能夠有辦法獨立認字。按照人們認字的實際心理過程,教材把它們總結簡化為“猜一猜,問一問,查一查”,見《丁丁冬冬學識字(三)》。第七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二)》學習漢語拼音大寫字母,認識電腦鍵盤,為學習輸入漢字打基礎。
學習音序查字法。幫助學生學會能夠根據需要選擇查字典的方法。
學習第七單元后,應當明確“生字”的概念:a.閱讀時發(fā)現的不認識的字(知道字音和字義,但是不能與字音對應起來)。b.閱讀時發(fā)現的不認識的字(字音、字義都不知道)。c.知道字音和字義,但是不會寫(即不知道字形)。
第十一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三)》整合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使所有的學生都知道獨立識字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練習在不同的條件下選擇恰當的方法識字。十一單元后,反復練習,形成技能。這樣,截止第四冊,學生初步實現能夠獨立識字。
3.根據以往的經驗,三年級是錯別字的高發(fā)期?紤]到實驗教材識字量大、識字速度快,這個錯別字的高發(fā)期有可能提前,第四冊“金鑰匙”有意識地提出檢查錯別字、糾正錯別字的問題,開始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糾正錯別字的習慣,并通過“自檢”督促檢查落實。
4.掌握字的間架結構,硬筆字寫“好”關鍵。以往人們嘗試傳授許許多多間架結構的“法”和“規(guī)則”,如字的變形規(guī)則等。這些“法”和“規(guī)則”無意中成為“繁”“難”的學習內容,加重了師生的負擔。吸收以往的經驗教訓,我們采用了以下策略幫助學生把字寫“好”:
(1)一冊重點從筆畫筆順等方面打好基礎;二冊三冊給一點間架結構方面的提示,使學生意識其重要性;四冊通過“金鑰匙”引導學生養(yǎng)成揣摩字的形體結構的習慣,自己去探究,體會、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通過描紅進行摹寫。
5.在識字方面,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1)開放性的學習內容給學生提供了個性化識字的空間,體現了“上不封頂下保底”的原則。(2)學生可以根據教材,補充、調適自己識字的方法和策略。(3)《丁丁冬冬學識字(三)》中,提出了回生字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應該根據自己識字的實際情況,找出自己的生字,確定自己識字的對象。
有關識字教學的問題,請詳細閱讀教師參考用書前面附的《第四冊識字教學方法建議》。
二、關于閱讀
《課程標準》給予誦讀極重要的地位,各學段閱讀部分第一點都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體會,終止“傾箱倒篋地滿堂灌”、“外科解剖似的分析”、“微言大義的講解”,讓學生自己去讀,去品味,去體驗,是改革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實驗證明,只要這樣做了,低年級學生在學過課文后,實際上都能把課文背下來。正因為它是自始至終不可懈怠的目標,因此不刻意在某一課或某幾課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材也要相應改革,只做畫龍點睛的點撥。請實驗區(qū)老師注意,不要因為沒有單獨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以為可以忽略讀、誦、背的練習,相反,應當非?粗刈x、誦、背的練習。
1.遴選適合二年級學生閱讀的文質兼美的課文,注重趣味性、韻律性和文化含量。第四冊有不少自讀課文可讀性很強,只是由于生字太少,不宜作主體課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選適當的篇目在課堂上指導學習。
2.繼續(xù)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經常閱讀的習慣。在“自檢”中,學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閱讀體會。
3.整體感知課文,在閱讀中理解和體驗課文內容。主體課文后面的思考題仍然力求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此基礎上拓展和延伸,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打破了原來再現課文內容的設計樣式。第四冊課文篇幅較過去長,內容也較前復雜了。為了老師備課方便,在教師用書中對課文作了較細致的分析,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師必須逐段逐句地講解。教學時還是應當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要整體把握課文。
4.加強了閱讀中對詞語的理解和積累。
5.背誦古詩、現代詩文共 篇(首)。
三、關于寫話
1.通過“語文天地”中設計的活動,創(chuàng)設寫話的情境,使學生愿意寫,有東西可寫。
2.注重從課文中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創(chuàng)造熱情,引導學生仿寫、續(xù)寫。實驗區(qū)反映,這樣的學習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話”的積極性,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3.“語文天地”中設計了想象、觀察、思考等培養(yǎng)學生寫作基本能力的練習。
4.練習寫請假條、個人啟事等實用便條。
5.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習作,例如第 單元的“金鑰匙”。
6.標點符號的學習與上述各項活動結合起來進行。
四、關于口語交際
1.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際,是我們一貫的編寫思路。第四冊仍然注意把口語交際與開展語文學習活動結合起來。
2.用丁丁冬冬的對話做口語交際的例子,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交流學習的體會,討論發(fā)現的問題。
3.在“語文天地”創(chuàng)設的活動中,適時提醒學生注意口語交際應該注意的問題。
五、關于綜合性學習
1.各單元的“語文天地”設計的綜合性學習,注意了學科間的滲透,注意聯(lián)系學校生活,注意貼近社會實際,注意引入科技新成果,注意開發(fā)豐富的課程資源。
2.前三冊的開放單元為老師和學生展開了廣闊的學習創(chuàng)造的領域,實驗的顯著效果證明這種嘗試是成功的。隨著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不斷學習和加深理解,這樣的單元將顯示更大的優(yōu)越性。第四冊第九單元“體育世界”是開放單元。學生將圍繞這個感興趣的單元主題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學習活動,從中感受體育的意義,了解體育及奧運的知識,練習聽、說、讀、寫、觀察、想象……激發(fā)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同時學習相當數量的生字。
3.鑒于部分實驗區(qū)有為搞活動而搞活動的問題,在設計本冊活動時,注意緊密聯(lián)系語文學習。
4.考慮到剛開始進入實驗的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尚待提高,本冊設計的綜合性學習力求“少而精”。
5.“金鑰匙”欄目設置以來,受到了實驗區(qū)老師的好評。但是有的實驗區(qū)也存在著把“金鑰匙”的內容當知識點講解的問題。因此,第四冊“金鑰匙”用提出問題的形式代替原來的陳述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去嘗試、探究,總結學習方法和策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