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教師進修學校 陳 紅
【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圍繞“用心思考、用于創(chuàng)造”這一專題安排了《動手做做看》、《郵票齒孔的故事》、《畫風》、《充氣雨衣》四篇課文。這四個小故事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選編的。選文的目的不是要孩子們都成為發(fā)明家或者整天想著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培養(yǎng)孩子們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孩子們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造。
【學生分析】
對于二年級下學期的孩子來說,這一組課文,內(nèi)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樸實易懂,孩子們易于接受。有些生活細節(jié),孩子們可能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jīng)歷,強烈的好奇心會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
【教學設想】
1、動口:
反復朗讀課文,讀中感悟課文中故事的趣味。
2、動腦:
讀中反思。多問幾個為什么,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動手:
動手實踐。親手做一做實驗,體驗實驗的樂趣,激發(fā)探究的欲望。
【學習目標】
1、認識30個生字,會寫4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課前準備】
實驗器材、相關圖片(郵票)、繪畫用品。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孩子們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提出問題,激發(fā)興趣。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相關資料,激發(fā)探究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教學中教師要領會編者的意圖,結合課文和孩子們的實際,放手讓他們在讀、思、議、做中自主感悟科學道理。
2、孩子們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要放手讓他們自學,在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自主選擇識字方法。
3、運用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4、要寫的字,引導孩子們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采取自學為主,教師有所側重指導寫等形式進行。
三、各有側重
1、《動手做做看》一文語言樸實,富有情意,給人以啟迪:
⑴引導學生邊想邊做、讀中感悟、讀中反思,深刻領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的重要性。喚起孩子們的科學意識,提升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
⑵外書或網(wǎng)上搜集科學家的一些名言。
⑶說一說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強化勇于實踐的意識。
2、《郵票齒孔的故事》本文篇幅較長,但情節(jié)簡單,語言樸實:
⑴孩子們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到發(fā)明與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讀要有所側重,第三、四自然段要多讀。要放手讓孩子們自瀆,讀的方式要多樣,教師要倡導默讀。
⑵交流自己搜集的郵票及相關的常識。
⑶講一講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會。如:《瓦特發(fā)明的蒸汽機》、《牛頓發(fā)現(xiàn)的萬有引力》等。
3、《畫風》一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文中人物多、對話多。引導孩子們分角色讀文中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敢想敢做、相互合作的精神。同時讓孩子們自己動手畫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4、《充氣雨衣》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較長,識字量大,字音不易讀準,字型也復雜。要注意調(diào)動孩子們識字的積極性,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識字。還要安排生動有趣的讀書和鞏固識字的活動。同時引導孩子們在默讀中識字、感悟。課后倡議做個小制作。
四、 交流展示
1、交流名言。
2、故事會。講一講有關發(fā)明創(chuàng)作的故事。
3、結合口語交際舉辦郵票展、小制作展──比一比誰做得好、說得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