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口語交際】
圍繞本組的專題,語文園地中安排了以神話、傳說故事會為內(nèi)容的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召開神話、傳說故事會。這類訓練,學生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教材第五單元《盤古開天地》時已有所涉及。當時布置學生收集并閱讀了不少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如《精衛(wèi)填!贰洞笥碇嗡返,有的班級可能還舉辦過神話故事會。但當時都不是作為口語交際課的要求提出來的。而這次訓練,有了前面的鋪墊,再加上本組學習和擴展的內(nèi)容,學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資料,學生應該有話可說。指導時,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有關教材中語文能力方面的要求,如,要按一定的順序把內(nèi)容講清楚,要能夠打動別人,要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述等等,以落實中年級口語訓練的目標。
【習作】
本次習作是寫想象內(nèi)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師不要怕學生胡思亂想,異想天開。要明白孩子們的想象是他們聰明才智的表現(xiàn)。中年級的學生習作就是要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教師要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學生可以變成納米醫(yī)生到人體內(nèi)旅行,可以變成神鳥守衛(wèi)美麗的大森林,可以變成火星居民離開受污染的地球,并倍加珍惜火星清潔美麗的環(huán)境……
【我的發(fā)現(xiàn)】
這次“我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八組共16個詞語,兩兩一組,意圖是讓學生從發(fā)現(xiàn)特點的角度區(qū)別形近字,增強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比如,“導”與“異”,“旅”與“旋”,“科”與“料”,“載”與“截”,有部分部首與偏旁相同,但字與字讀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教學時要特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互相交流。對一些細微部分一定不能放過,比如,“歸”與“舊”,“歸”的第二筆是“撇”,如寫成一豎,則為舊!昂荨弊侄嗉右稽c則為“狼”。養(yǎng)成了細心觀察的習慣,書寫時就不易出錯。還可以引導學生列舉其他學過的形近字進行交流。
【日積月累】
“讀讀記記”安排的是四組共12個成語,目的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為便于學生識記,在排列上注意了有規(guī)律可循。第一橫排,是數(shù)字式成語,如四面八方;第二橫排,是ABAC形式,如人山人海;第三橫排,是AABB形式,如結結實實;第四橫排,是反義詞形式,如大驚小怪。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用這種方法適當擴展,收集更多的成語!白x讀背背”安排了6條歇后語。歇后語是廣大人民群眾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語言形式。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釋,也就是全句的意義所在。歇后語只說前一部分,不說后一部分,讓人去體會猜測,所以又叫做歇后語。現(xiàn)在常見的是前后兩部分都說出來。歇后語的類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喻義歇后語,一類是諧音歇后語。圍繞本組專題,這次選編的是第一類,喻體都是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如以歷史故事作比喻的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用神話傳說作比喻的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閱讀并積累一些歇后語,對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大有幫助。教師在教學時可適當做些補充,或引導學生另外收集交流。
【畫龍點睛】
故事出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后人常以它作比喻,指講話、寫文章或從事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如果能在關鍵處用上一二個名言、警句或略加潤色,便使整個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力,主題更加鮮明。也指處事要抓住主要矛盾。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借助字詞典等工具書自學這個成語故事,讀懂故事內(nèi)容,理解喻義。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成語故事的教學要區(qū)別于略讀課文,一般以學生自學為主,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適當給予引導,或者生生之間交流解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