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qū)沈家門第五小學 謝燕紅
去年春天來得晚,教學《燕子》一課時,我敢說:我們這里還見不到一只燕子。因為天氣還冷得很,校門口的柳樹上才只見米粒大的芽孢,還沒“舒展開黃綠眉眼”。要是能讓學生在窗外燕子的呢喃中學習本課,順便欣賞藍天中燕子矯健的身姿,那該多美!不過這小小的遺憾很快便被彌補了。燕子畢竟是孩子們熟悉的,更何況《燕子》一文的作者──現(xiàn)代作家鄭振鐸先生那凝練素凈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寥寥數(shù)語,便把我們帶入色彩明麗的春天,燕子那伶俐可愛的形象更是躍然紙上。
“一身烏黑光滑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讀著,妙趣橫生地解讀著那個“湊”字?粗麄儦g欣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問道:“喜歡燕子嗎?”學生如我預料中那樣異口同聲地說:“喜──歡!”尾音剛落,一個小小的聲音緊接著冒了出來:“不喜歡!”啊──同學們和我都一下子瞪大了眼,尋找那聲音的來源。起先我以為是哪個調(diào)皮鬼故意“渾水摸魚”,誰知學生指點的居然是我班的寫作“小能手”──胡烈。這個平時性格內(nèi)向卻又文采斐然的男孩子,此時因這么多目光的注視緊張得滿臉通紅,不過他還是硬著頭皮又說了一句:“我就是不喜歡燕子!那么臟,討厭透了!”還沒等我反應(yīng)過來,同學們就七嘴八舌地“聲討”他:“你亂講!燕子那么可愛,你憑什么說它臟?”胡烈張了幾次嘴,總是被同學們氣憤的聲音給“擋”了回去。我便揮手示意大家靜下來,請他說說不喜歡的理由。他委屈地說:“我家屋檐下有好幾個燕子窩。每年春夏季,滿地都是燕子屎。媽媽總是用水沖洗地面,可還是弄不干凈。不信,你們可以到我家去看看,都一個冬天過去了,地面上的污跡還在呢!”這一下,原本大聲責問的同學都“癟”了,有幾個男孩甚至小聲地附和胡烈:“是的,有一次我的頭上還粘上過燕子屎呢,可倒霉了!”“哈哈……”
……
唉,原本詩情畫意的意境轉(zhuǎn)眼蕩然無存,美妙的課堂氛圍就這么被破壞。我哭笑不得,可也不得不承認,孩子們說的是事實啊。在我們農(nóng)村,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有燕子窩,有的甚至連陽臺的吊燈上也有一個或兩個燕子窩,那“從天而降”、滿地都是的鳥屎有時的確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不便,也難怪學生會產(chǎn)生討厭的心理。
但是,如果就這么讓學生根據(jù)他們已有的這點生活經(jīng)驗繼續(xù)學習,那么這篇課文的言語美感是再也享受不了了。學生若討厭燕子(即使本來喜歡,經(jīng)過這一番“爭議”,也有點動搖),還怎么去理解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呢?如果理解不了,那就更不可能受到教育和啟迪,那么這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豈不是變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號?在閱讀、審美過程中,情感顯然是一種動力,一種催化劑。如果沒有積極情感的參與,美感的門戶將無法開啟。該怎么去引導學生呢?我真有點手足無措,一下子也想不到合適的語言,只能試一試了。
待學生靜下來后,我說:“你們說的都是事實。但是我想問問你們:你看見過只有優(yōu)點、沒有缺點的人嗎?”學生搖搖頭,我趁勢說了下去:“是啊,人無完人,何況是小燕子呢!剛才有同學說討厭燕子,是因為他看到了燕子不好的一面。你是否全面地了解了燕子呢?”學生漸漸回過神來!白屛覀兝^續(xù)學習課文,去了解燕子的其他方面;蛟S你會有新的想法呢!”學生的思緒總算又回到了課文中。不過我的一顆心是七上八下的,雖然沒有硬性灌輸,但畢竟有點勉強牽制的味道,不知最后能否達到我所期待的閱讀效果。
這篇課文確實寫得美,通篇跳動著作者的脈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曲。在接下去的兩課時中,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舊知,細細品味課文那精練生動的語言,體驗作者寓于字里行間的情感。讀到“有幾只燕子飛倦了,落到電線上”一句時,一個“落”字激起了“千層浪”──
有的說:“大家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燕子過!愤@篇課文嗎?燕子不分晝夜、漂洋過海是多么艱辛!”一股憐愛油然而升。
有的說:“落在電線上的燕子,是因為迫不及待趕來參加春天的盛會,為春光增添生趣而累的!”是啊,這“春之使者”怎不叫人喜愛?
也有的說:“我想燕子可能是為了捉害蟲、終日奔波勞累的!”為民除害的益鳥又是多么可敬!
一個女孩說得更妙:“我覺得燕子就像是一片輕飄飄的樹葉,從天而降,真美!”對呀,輕盈的燕子,猶如一只藍天小精靈,帶來了一種飄逸之美。
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徐舟也高高地舉著手,聽到我點到他的名字,他站了起來,不好意思地說:“我聽媽媽講過,燕子做窩要一點一點銜泥、叼樹枝,非常辛苦!笔前,我們農(nóng)家的孩子常可以看到燕子銜泥筑窩的身影,看到燕媽媽辛勤地孵養(yǎng)小燕子,多么辛勞、多么偉大!
……
孩子們的話令我感慨不已,我慶幸自己并不高明的引導,使學生的生活與課文的美感融合起來了,使他們被作者的情感打動了,使他們知道了如何去關(guān)愛身邊的小生命!
一個語文課最常見的小插曲,引發(fā)了我對環(huán)境教育與學科滲透中的一點感慨。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導。”是啊,尤其是在學生的認識與文本發(fā)生矛盾時,教師的引導就更是至關(guān)重要。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可以說,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該是放任自流的旁觀者,環(huán)境教育中的教師更不該是毫無價值傾向的中立者。正如特級教師錢正權(quán)所言:“學生的獨特體驗正是在教師的鼓勵、指導、幫助下,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褊狹、膚淺走向全面、深刻的。這是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
飛速發(fā)展的高科技社會,面臨一個嚴峻而尷尬的現(xiàn)實考驗──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環(huán)境教育刻不容緩,從孩子抓起,從日常的點點滴滴落實,這才是提升環(huán)保意識、遏制環(huán)境深層污染的源頭。環(huán)境教育已經(jīng)成為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的環(huán)境教育,除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環(huán)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以外,更重要的還應(yīng)該是學科滲透、學科結(jié)合?梢哉f,環(huán)境教育在各個學科中都無處不在。就我任教的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是情感性、美感性很強的學科,我認為,這正是與環(huán)境教育最相通之處,以我語文教師的視角,環(huán)境教育首先應(yīng)該從情感上出發(fā),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情感上對環(huán)境保護產(chǎn)生一種積極的、不由自主的認同態(tài)度,有了認同,進而有理解、欣賞、寬容,而后才會有善待,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保護欲。保護環(huán)境不只是一種活動,更要成為日常的自覺行動,我們的教育,應(yīng)該讓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美,無處不在;愛,從細節(jié)開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