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劉榮華
一、人生感悟:鼓勵學生多元感悟
1、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2、匆匆:
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對無所作為的傷感;對時間的珍惜,對生命的熱愛……
3、桃花心木:
經(jīng)歷風雨才能見彩虹;生活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人更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
4、頂碗少年:
失敗是成功之母;面對挫折要勇于拼搏,不要輕易放棄;寬容和鼓勵給人以勇氣和力量……
5、手指: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團結就是力量……
二、讀出感受: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引導提升
從整體內容的感知中,從語言文字的品味中,從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中,從背景資料的閱讀中:
《匆匆》:
1、自讀課文,知道了什么呢?還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
2、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時間的匆匆?感受到作者怎么的心情?
3、背誦課文,把自己讀完課文后對時間和人生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
第一段: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留戀;惋惜……)
──三個“有再……時候”,其它東西都可以重新來過,唯有時間一去不復返。
──今日去了不是還有明日嗎?(《明日歌》)
──臺灣作家林清玄《和時間賽跑》中父親的話: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現(xiàn)在也不能回到你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時間,就永遠不會回來了。
──去年的你和現(xiàn)在的你一樣嗎?
第二段: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jīng)從我的手里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河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懊悔,愧疚,焦灼,痛苦……)
──時光像針尖上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滄海一粟;滴在時光的大海里,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寫于1922年3月28日。有多少個日子從你的手里溜去?
第三段: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了;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對時間飛逝的無奈,對短暫生命的憂傷……)
──“跨,飛”賦予時間以生命,把空靈的時間形象化。
──你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
第四段: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
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珍惜時間生命)
──朱自清(1898~1948),我國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和民主戰(zhàn)士。曾在中學和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lián)大等學校任教?谷諔(zhàn)爭結束后,積極支持學生反對國民黨統(tǒng)治的學生運動。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病在北平逝世。
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進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朱自清全集》,共約190萬言。
──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奧斯特洛夫斯基)
三、準確把握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不必有感情讀;學會斷句,停頓恰當,放慢速度,讀出語氣。
2、能借助注釋讀懂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話講古文中的故事。
3、文本意義的討論要適可而止,把握好度。
《學弈》:
⑴齊讀課題,理解意思:
“學弈”是什么意思──學會看注釋。
⑵教師帶讀,質疑釋疑:
①亦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也”表示肯定,反復誦讀。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用自己話說──合讀對話──是因為智力不同嗎?找到句子──說全文意思。
③有多少”之”字?
⑶據(jù)意斷句,反復誦讀:
①文言文朗讀要根據(jù)意思斷句,有的地方拖長一點。
②分別用一個成語形容兩個學弈人。
⑷配樂朗讀,拓展延伸:
①原文前句: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②教師創(chuàng)編句:專心致志,則得也,則大有可為也。
《兩小兒辯日》:
⑴交流預習問題,帶問題讀文,指名讀文。
⑵教師讀文,學生畫讀帶“日”字的句子。
⑶練習“辯斗”,讀通課文,寫話悟理:
①學生互辯──師生對辯──同桌再辯。
②喜歡兩小兒嗎?(童真,觀察仔細,實事求是)
③贊成誰的觀點?孔子又贊成誰?(不能決也;熟為汝多知乎)
⑷整合資源,拓展閱讀:孔子聽了兩小兒的話會怎么說?
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不知,是智也。 ──《論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回顧拓展一:日積月累)
口語交際:難忘的“第一次”:
習作:難忘的“第一次”,有感觸的事物,一幅漫畫。
在暢所欲言中交際,在口語交際后練寫:
⑴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第一次:教師第一次走上講臺,運動員第一次獲獎……
⑵相互啟發(fā),追尋第一次:你最難忘的是哪一次?
點撥:第一次旅游,第一次表演,第一次得獎……成功,失。粴g笑,淚水;滿足,遺憾……
⑶模擬采訪,回味第一次:最愿意聽誰的第一次?
點撥:說清楚第一次的經(jīng)過,自己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啟示,現(xiàn)在對當時的第一次的看法。
⑷從說到寫,品味第一次:細指導──細講評。
關注小練筆:大作文與小練筆并重:
⑴閱讀中練筆。
⑵《匆匆》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再寫幾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