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xué)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
這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xué)小品,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xué)的筆調(diào),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tài)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yǎng)育”“經(jīng)過訓(xùn)練”“供人驅(qū)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二段寫的是人類馴養(yǎng)的馬,第三、四、五段寫的是天然野生的馬。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了兩種狀態(tài)下馬的不同生存狀況。
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馬和人的關(guān)系問題:“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呢?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這種馬的兩點品格:一、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二、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wù)。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棄生命以求服從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種悲哀的墮落。
人類又是怎樣對待這位“舍己從人”的“朋友”的呢?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紹了人類對馬的奴役。人類訓(xùn)練它,教育它,無非讓它更具奴性、更多束縛而已!八慕逃詥适ё杂啥_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概括了人對馬的“情意”。不僅如此,人們還怕這樣也扼殺不了馬的偉大的天性,還要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即使它想回歸原始的狀態(tài),也是不可能了,“它們渾身的姿態(tài)都顯得不自然”,“再也不會因此而顯得自由活潑些了”。人類已經(jīng)把馬徹底地摧殘了。
更悲慘的是,被摧殘的馬,又從人類勞役的工具,淪為人類惡性的奴隸。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擺闊綽”“壯觀瞻”,給馬“戴上黃金鏈條”,把馬的“項鬣編成了細(xì)辮”,“渾身蓋著絲綢和錦氈”,馬成了人類的玩物。
人們常說馬是人類的朋友,如果在“朋友”華美的概念下是這樣的內(nèi)涵,那么,我們只好承認(rèn):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
我們所見的“馬”,已經(jīng)不是真正的、原始意義上的馬了。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文章用了三個段落,分別從三個方面描摹大自然中的野馬。
美質(zhì):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jié)制”,“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nèi)壕有袆,團結(jié)和睦;它們相互之間沒有“妒忌”,從不為一己之私爭斗。
美貌:它們的身體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動物中,馬是“身材高大而身體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勻稱、最優(yōu)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種動物作了比較,盛贊馬的高貴姿態(tài)。
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本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zhàn)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