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我教《竹影》的幾點體會

    浙江省奉化市城北中學 王錫權

    新學網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七年級下冊 > 竹影 > 我教《竹影》的幾點體會

    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課堂設計。課堂設計的各環(huán)節(jié)必須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等素質教育觀,必須符合新課程標準和理念。本文以人教版《竹影》為例,就初中語文“板塊式”課堂教學設計談幾點體會和做法。

    一、構建素質化、板塊式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諧發(fā)展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整個課堂設計的靈魂。過去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重視認知領域,輕視技能領域,忽視情感領域的現象,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大多只研究認知目標,教學目標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導向和功能。

    新課程實施以來,特別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在新課標關照下的教學目標設計必須從“三個維度”出發(fā),力求使學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使三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體現一種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種立體的思維模式。

    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改變過去習慣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如,“知識與能力”目標就是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表述本節(jié)課應“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體目標,同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感知、品味、積累、應用語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 良好的思維方式;“過程與方法”目標就是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設置,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審美情趣、心理品質、語文素養(yǎng)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見,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語文素養(yǎng)應該像一根紅線整合“三個維度”,貫穿課堂的始終。所有的教學設計必須緊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來展開。

    二、構建素質化、板塊式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素養(yǎng)

    那么,如何根據散文作品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呢?我設計了“板塊式”教學思路。“板塊式”教學的藝術性表現在:

    1、它步驟清晰,線條分明,鮮明地表現出閱讀教學的有序性;

    2、它重視對教材的整體把握,注重從教材中選擇最能表現課文主旨或特色、精華的板塊組織品讀教學,表現出較高的優(yōu)化信息的水平;

    3、它的每個“板塊”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時間,且每個“板塊”只集中力量重點解決一個教學問題,各個“板塊”之間大致呈現出一種由淺入深、由感知到品評、創(chuàng)造的邏輯順序,呈現出一種層進式的教學造型;

    4、它是一種線條分明的教學思路,也是一種有章可循的學習思路,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掌握自學課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設計角度和組合方式是很豐富的,“板塊”二字只是教學形式的外殼,教學設計中的關鍵技巧仍是教材的閱讀與運用,仍是教學活動的組合與安排。

    我把《竹影》一文設計為六個教學板塊,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教學板塊──激趣導入,簡介作者。

    第二教學板塊──朗讀說“概括”的話。

    第三教學板塊──選讀說“理解”的話。

    第四教學板塊──尋讀說“發(fā)現”的話。

    第五教學板塊──品讀說“質疑”的話。

    第六教學板塊──閱讀體驗,歸納小結。

    以上六個教學板塊,既扎扎實實地進行朗讀、品味,又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探究性學習。以說、讀為閱讀教學的重點,以“板塊式”結構為載體,以提高人文素養(yǎng)為線索,對該課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語文教學的核心是思維”。“板塊式”教學的精彩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部曲,即一般用一個或幾個問題將前幾個板塊拉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或綜合,或比較,或提煉,或引申,畢現教學用意、課文主旨、文章亮點。從“碰撞”中產生出幾個單獨板塊所不可能包含的更深一層的東西,讓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我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這樣一個開放性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質疑和合作探究的空間,以此整合各個教學板塊。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啟發(fā),思想相互碰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通過彼此的交流達到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同時使教學視點更集中,教學思路更獨特,教學板塊更有層次感,因為這最后的“碰撞”能給人一種登高望遠,一種意蘊無盡、悠長綿遠的感覺,能掀起又一個教學高潮。

    三、構建素質化、板塊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生命質量

    語文教學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在新課標下,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我們也不忘記學生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必須創(chuàng)建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我在《竹影》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讀──說──練──結”的板塊式教學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四個板塊:

    讀: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份收獲的機會。

    說: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

    練: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

    結:給學生一個感悟反思的空間。

    板塊式教學思路之所以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運用,是因為它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困擾閱讀課堂教學繁雜無序的問題,它就像一篇結構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層級井然的能讓我們拾級而上的階梯,給人以看得見、想得到、用得著的感覺。不過,“板塊式”教學的設計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術性和工具性的層面,難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覺得“板塊式”思路的使用必須結合課文,“因文設法”,注重實效,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樣而實際收效甚微。應該優(yōu)化、整合、活用、巧用課文內容,用線索串連起各個板塊內容;或者從“整體運用”課文的角度,提煉出幾個能集中課文精華而又有內在聯(lián)系,可以產生“碰撞”的板塊。不容回避的是,“板塊式”思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體現了教師的設計思路,體現著教師個人對文本的理解和帶有傾向性的認識,體現出教師的個人意志。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給學生限定了思考的范圍和活動的領域,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獨立閱讀文本的自由。事實上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是多元的,個性化的。一旦享有學習的自主權,必能在閱讀過程中自己發(fā)現問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如何正確、適度地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并把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2003年6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余映潮教學思路的設計藝術(之一)

    2、《特級教師論課堂教學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

    3、2004年6月《語文教學與研究》,成麗君初中語文板塊式教學探索

    4、《走進新課程》寧波市教研室中學語文論文匯編

    5、2004年7月《語文教學之友》,陳祥書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

    6、《說課、聽課與評課》教育科學出版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