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冰
俄羅斯作家契訶夫在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得有才華就是寫得短。”明代散文家張岱正是通過簡潔才顯露他的藝術(shù)才華的,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多個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得氣象混茫、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圍爐、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懷顯現(xiàn)得栩栩如生。而且,我們從作者對湖山勝事悠悠不盡的追憶中,還可以體察出他那深沉的故園之思和沮喪的滄桑之感。能把如此闊大的世界和深長的情感納于一百多字的小品之中,而且給人留下悠悠不盡的余韻和遐想,這樣的人,當(dāng)然稱得上是一位文章高手。下面,我們就對《湖心亭看雪》作些具體分析。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開頭兩句,即將時間、地點、人物和盤托出、包舉無遺。這是用史筆來寫小品。這兩句話看起來平淡無奇,實際上從時間、地點兩個方面不著痕跡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另外,作者開頭用明崇禎年號也是別有深意的。這篇小品選自《陶庵夢憶》,此書是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書中主要是追憶當(dāng)年的風(fēng)月繁華、故國舊事,凡記述過去行蹤時皆用明朝紀(jì)年!逗耐た囱芬彩侨绱耍髡咭源藖肀硎咀约翰煌蕠牟偈亍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句在結(jié)構(gòu)上可謂橫空出世,突兀而來,使人陡生荒寒之感。盡管這時作者還沒有描繪雪景,但已可以想見大雪封湖之狀,讀之使人遍體生寒了。這兩句突出一個“絕”字,但卻是從聽覺上著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個靜寂的世界,鳥不敢飛,人不敢行,甚至連氣也不敢透,連空氣也仿佛被凍結(jié)了。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從這“人鳥聲俱絕”中表現(xiàn)了出來!笆侨,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選擇夜深人靜、寒氣倍增的時刻,寧可披著皮袍、帶著火爐也要一人獨往,不愿看見人,也不愿人看見,這在常人眼中當(dāng)然是一種癡舉,但這個“癡”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憤和孤傲的情懷!當(dāng)然,深夜觀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學(xué)趣味。因為白晝看雪,一覽無余,“更定”后出游,使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一種朦朧和神秘感,更有一種白晝所看不到的光線與色彩,這從下面對雪景的描繪中就可以得到證實: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是一幅絕妙的湖山夜雪圖!办F凇沆碭”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氣混瀠不分,茫宕一片之態(tài)。霧,是由天空向下飄的云氣;凇,是湖面向上涌的水氣;沆碭,是飄蕩、混茫之態(tài)。這句把大雪蓋地的靜穆與水氣、云霧的上下混融糅為一體,做到動靜相承,既寫出雪的精神也寫出了雪的氣象。然后,作者疊用三個“與”字,把天空、云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是對湖心亭雪景的總體描繪。接著作者選擇四個鏡頭來精心描畫雪中景物,這就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作者通過這些高度準(zhǔn)確而形象的數(shù)量詞,暗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讓人覺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緩緩前進(jìn),空間正在不斷地位移,這樣既創(chuàng)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朦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過渺如一粟,這正是作者極力要抒發(fā)的人生感慨。此段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虛實并用,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是實寫,是作者在舟中遠(yuǎn)眺所見;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卻是虛寫,是作者假設(shè)自己站在湖心亭上,懸想自己剛才在舟中行進(jìn)時的情形。這樣虛虛實實,更給人一種朦朧蒼茫的夜間觀雪感受。
以上是寫夜間所見的湖山雪景,主要是描景。下面是記夜觀雪景時的感受,手法轉(zhuǎn)為抒情: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崩嗤。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作者之所以選擇更定后獨往觀雪,是因為不愿見人,也不愿被人看見,也因為此時的雪景更妙。叵料此時此刻卻有兩人鋪氈對坐,而且“童子燒酒爐,正沸”,可見已觀雪多時了。這出作者的意料,也使讀者感到驚詫。但作者不寫自己的驚奇,反寫二客“見余大喜”,不說自己超俗脫塵,卻讓客人來發(fā)此感慨。劉熙載說“文如看山不喜平”(《藝概》),看來,張岱是頗精于此道的。既然雙方都視對方為知己,于是就會有“酒逢知己干杯少”之舉。一方是“拉余同飲”,另一方是“強(qiáng)飲三大白”強(qiáng)飲,是說自己本不會飲酒,但逢此時,觀此景,對此人卻不可不飲。況且,雙方在飲酒中除剛見面時的一句驚嘆外更無別辭,甚至連雙方姓名也不知道。這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但以得莫逆為快的作風(fēng)和性格。
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這段同上段文意綰合得異常巧妙,如果說上段是欣賞湖中之雪景,那么此段則是欣賞湖中賞雪之人;如果說上段是寫雪的精神和氣象,此段則是表現(xiàn)作者的主觀精神和性格。通過這一段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的真實意圖之所在,那就是湖上的雪夜奇景固然值得夢憶,而奇景背后超塵脫俗的情致和夜逢知己的奇遇則更值得欣喜。這種布局謀篇的功力,實在是大家的手筆。
文章寫到這里,在我們看來也就淋漓盡致了。但作者并不就此擱筆,卻在長河迢遞處又生波瀾,使文章又蕩開了一層,通過舟子之口道出對這次夜游的看法:
乃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大雪奇寒,人鳥聲俱絕,相公卻要出外觀雪;要觀雪,又偏揀“更定”之后擁毳衣爐火獨往,這在船家看來,是不可理解的“癡”舉。但“癡”舉亦更有人在:二客早煮酒賞雪于湖心亭上,這在舟子看來,更是“癡”舉。通過他的喃喃自語,把人們與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別有懷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由此看來,所謂“癡”,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這種不理解即使作者引以自矜、自得,又使作者深深地感到孤獨和傷感。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這篇小品正是要表現(xiàn)這種“癡”勁吧!
(《古典散文鑒賞》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