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xué)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xué) 物理 化學(xué)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也談“得無”的用法與釋義

    曾平東

    新學(xué)網(wǎng) > 語文 > 人教課標(biāo)本八年級下冊 > 岳陽樓記 > 也談“得無”的用法與釋義

    《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93年2期刊出的《小議“得無”“沉吟”的詞義》一文(以下簡稱《小議》),認(rèn)為教材對《趙將括母》與《岳陽樓記》兩文中的“得無”都注錯了。這一看法值得商榷。

    “得無”,也寫作“得毋”、“得亡”、“得微”、“得非”、“得匪”、“能無”。其用法有三種不同的意見,現(xiàn)將每種各選一有代表性的意見如下:

    一、表測度

    洪成玉《古漢語復(fù)音虛詞和固定結(jié)構(gòu)》:“〔得無〕副詞性結(jié)構(gòu),常同語氣詞‘乎’或‘邪’相呼應(yīng),表示帶有揣度語氣的問話。問者心中一般已有答案,只是希望對方證實!脽o’略等于‘莫非是’,‘是不是’”。

    二、表反問

    張世祿《古代漢語》:“〔反問句〕……至于句首或句中的語氣詞,卻有些是反問句里所特有,如‘豈’、‘寧’、‘得無’、‘無乃’、‘不亦’等,并不是表示疑問的語氣的。它們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難道’、‘不是……嗎’!

    三、既表測度,也表反問

    楚永安《文言復(fù)式虛詞》:“〔得無〕副詞性結(jié)構(gòu),主要用法有兩種。(一)與‘乎’字等語氣詞相配合組成測度句,表示對提出的問題已經(jīng)有一種估計,但還沒有把握,希望對方加以證實。仔細(xì)分析起來,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詢問的語氣稍重一些,相當(dāng)于‘該不會’、‘莫不是’等!硪环N情況是測度的語氣稍重一些,只表一種估計,而不須回答。這種‘得無’相當(dāng)于‘恐怕’、‘也許’等。(二)與‘乎’字等語氣詞相配合,組成反詰句,以反問的形式表示對某種情況的肯定。這種‘得無’相當(dāng)于‘能無’(能夠沒有)或‘能不’”。

    《辭!贰ⅰ掇o源》的釋義,也是二者兼而有之!掇o!罚骸啊驳脽o〕猶言‘莫非’、‘豈不是’!薄掇o源》:“〔得無〕莫非,能不,該不會!鄙鲜鲠屃x中,“莫非”、“該不會”表測度;“能不”、“豈不是”表反問。

    對以上三種看法,我們贊成第三種。第一、二種都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得無”在句中該表揣測還是該表反問,這要從使用的具體語境與前后文的聯(lián)系上來看。下面我們就《趙將括母》與《岳陽樓記》中“得無”的作用,談點我們的看法,與《小議》的作者商榷。

    《趙將括母》中的兩句話是:“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苯滩淖ⅰ版脽o隨乎”為“我能夠不隨著(受處罰)嗎?”注“不也”為“不會的!边@樣注釋是正確的。這兩句話連起來是:趙括的母親說:“大王終究要派遣他作將領(lǐng),如果出現(xiàn)了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跟著受處罰嗎?”趙王說:“不會跟著受處罰的!边@與下文“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的意思一脈相承,一點也不矛盾!缎∽h》的作者得出“前后語意矛盾”的結(jié)論,看來關(guān)鍵在于理解“妾得無隨乎”這句話有誤。

    “妾得無隨乎?”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您硬要派兒子為將,如果兒子不稱職,)我會跟著受處罰的!彼在w王才說:“你不會跟著受處罰!眱鹤佑凶,父親跟著受處罰,在古代叫“從坐”。從下文“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來看,如果不是括母有言以阻止任命在先的話,她是會被殺的。 這也就說明了趙國當(dāng)時有“從坐”的規(guī)定。括母與趙王都非常明白這點,所以括母用反問句以肯定自己要因兒子不稱職而被牽連治罪。同時括母也只有用反問句來肯定自己要受牽連治罪,才能有力地逼趙王明確表態(tài):要么按我的請求取消任命,要么以后出了問題不要牽連我。結(jié)果趙王堅持了任命而否定了她以后的“從坐”罪,導(dǎo)致“卒不加誅”的結(jié)局,這不能不說是括母的精明過人之處。如果按《小議》作者的意思,把這句話改為揣測句,譯為:“我是不是會受處罰呢?”這就說明了括母還不能判定兒子有罪,自己會不會受牽連。從括母所處的社會地位來看,這是不可能的。她明明知道自己會受牽連治罪,怎么還去問“是不是”呢!這也不是“問者心中一般已有答案,只是希望對方證實!币驗閱栒咝闹械拇鸢甘亲约簳騼鹤硬环Q職而受牽連。但對方的回答卻是否定的,并沒有得到證實。由此可見,“妾得無隨乎?”只有按反問句理解才是正確的。教材的注釋沒有錯。

    再看《岳陽樓記》中的“得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教材注為:“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小議》認(rèn)為注釋“不甚準(zhǔn)確”,應(yīng)注為“是不是不同呢?”我們認(rèn)為教材注釋除語言不精煉外,無可指責(zé)。分歧仍在對“得無異乎”的理解。我們認(rèn)為這里的“得無異乎”是反問句。意思是:看見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是應(yīng)有所不同的。從下文緊接著描寫因不同的景物而帶來的“感極而悲”與“其喜洋洋”來看,正是對反問的證實與承接。前后銜接得非常自然緊湊。如果按《小議》將此句改為: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是不是不同呢?那么文章接下去就應(yīng)要求作者首先回答觸發(fā)的感情“是不同”還是“不是不同”。但下文并非如此。接下去就直接寫所見的景物不同而所產(chǎn)生的感情也就不同?梢,從句子的語氣與文章前后的銜接來看,“得無異乎”只能理解為反問句。如果要作一點小小的修改,那就應(yīng)把“得無異乎”譯為:“能沒有不同嗎?”或譯為:“能沒有分別嗎?”少了兩個字而反問的意思不變。

    關(guān)于這個“得無”,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與馮其庸主編的《歷代文選》均注為“能不”。他們也是按反詰句來注釋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